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苔蚀断碑惊世换

"苔蚀断碑惊世换"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5:07:48


简介: “苔蚀断碑惊世换”出自宋代陆游的《昭德堂晚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ái shí duàn bēi jīng shì huà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出处: 《昭德堂晚步》
内容:
笑唤枯筇蹋夕阳,探春聊作静中忙。
高枝鹊语如相命,幽径梅开秪自香。
苔蚀断碑惊世换,钟来废寺觉城荒。
谪仙未必无遗恨,老欠题诗到夜郎。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昭德堂晚步》是宋代文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笑唤枯筇蹋夕阳,
探春聊作静中忙。
高枝鹊语如相命,
幽径梅开秪自香。
苔蚀断碑惊世换,
钟来废寺觉城荒。
谪仙未必无遗恨,
老欠题诗到夜郎。

中文译文:
嬉笑着呼唤着枯竹,踏着夕阳徐步。
春天探寻,却只是在忙碌中寻找宁静。
高枝上的鹊鸟彷佛在预示着命运,
幽径中的梅花只有自己散发着芬芳。
藓苔侵蚀着断碑,惊动了世间的更迭,
钟声传来,废弃的寺庙让人感受到城市的荒凉。
被贬谪的仙人未必没有遗憾之情,
年迈的我却未能在夜郎题上一首诗。

诗意和赏析:
《昭德堂晚步》描绘了作者在昭德堂的晚间散步情景。诗中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慨,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笑唤枯筇踏夕阳,探春聊作静中忙”,描绘了作者在夕阳下散步的场景。他笑着呼唤着枯竹,踏着夕阳步行。探春指的是寻找春天的意象,然而这种探寻只是在忙碌中寻找片刻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高枝鹊语如相命,幽径梅开秪自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和自然力量的感慨。高枝上的鹊鸟相互呼应,仿佛在预示着命运的安排,而幽径中的梅花虽然只有自己散发着芬芳,却也展示了自然的美好和独立的品质。

接下来的两句“苔蚀断碑惊世换,钟来废寺觉城荒”,通过对废墟和废寺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更迭和城市荒凉的感受。苔藓侵蚀着断碑,惊动了世间的更迭,钟声传来,废弃的寺庙让人感受到城市的荒凉和时光的无情流转。

最后两句“谪仙未必无遗恨,老欠题诗到夜郎”,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遗憾。被贬谪的仙人未必没有遗憾之情,而年迈的作者却未能在夜郎题上一首诗,暗示了作者对自己未尽的事业和心愿的遗憾。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哲思,传达了作者对生活、命运和岁月流转的思考。《昭德堂晚步》 is a poem written by the Song dynasty poet Lu You. Here is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poetic mean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poem:

笑唤枯筇蹋夕阳,
探春聊作静中忙。
高枝鹊语如相命,
幽径梅开秪自香。
苔蚀断碑惊世换,
钟来废寺觉城荒。
谪仙未必无遗恨,
老欠题诗到夜郎。

Translation:
With a smile, I call out to the withered bamboo, treading on the evening sun.
Seeking the arrival of spring, finding tranquility amidst busyness.
The chattering of magpies on tall branches seems like a predetermined fate,
The secluded path, where plum blossoms bloom, exudes its unique fragrance.
Moss erodes the broken stele, surprising the world with its changes,
The sound of a bell reaches a deserted temple, making one sense the desolation of the city.
A banished immortal may not be without regrets,
In my old age, I owe a poem to the land of Ye Lang.

Poetic Meaning and Appreciation:
"昭德堂晚步" depicts the scene of the poet's evening walk at the Zhaode Hall.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natural scenery and personal reflections, the poem reveals the poet's inner feelings and contemplations.

The first two lines, "With a smile, I call out to the withered bamboo, treading on the evening sun," portray the poet's walking scene under the evening sun. He calls out to the withered bamboo with a smile, stepping on the rays of the setting sun. "探春" refers to the pursuit of spring, but this pursuit only finds a temporary tranquility amidst busyness, expressing the poet's pursuit of life and longing for nature.

The following two lines, "The chattering of magpies on tall branches seems like a predetermined fate, The secluded path, where plum blossoms bloom, exudes its unique fragrance," express the poet's contemplation on destiny and the forces of nature. The magpies on the high branches seem to communicate in a way that foretells fate, while the plum blossoms on the secluded path, although only emitting their own fragrance, also exhibit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independent qualities.

The next two lines, "Moss erodes the broken stele, surprising the world with its changes, The sound of a bell reaches a deserted temple, making one sense the desolation of the city," depict ruins and abandoned temples, expressing the sense of time passing and the desolation of the city. Moss erodes the broken stele, causing changes that astonish the world, and the sound of a bell reaches a deserted temple, making one feel the desolation of the city and the relentless flow of time.

The final two lines, "A banished immortal may not be without regrets, In my old age, I owe a poem to the land of Ye Lang," convey the poet's thoughts on his own destiny and regrets. A banished immortal may not be without regrets, and in the poet's old age, he still owes a poem to the land of Ye Lang, indicating his regrets regarding unfinished aspirations and wishes.

The entire poem is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natural scenery, infused with personal emotions and philosophical musings, conveying the poet's contemplation on life, destiny, and the passage of time.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ào huàn kū qióng tà xī yáng, tàn chūn liáo zuò jìng zhōng máng.
笑唤枯筇蹋夕阳,探春聊作静中忙。
gāo zhī què yǔ rú xiāng mìng, yōu jìng méi kāi zhī zì xiāng.
高枝鹊语如相命,幽径梅开秪自香。
tái shí duàn bēi jīng shì huàn, zhōng lái fèi sì jué chéng huāng.
苔蚀断碑惊世换,钟来废寺觉城荒。
zhé xiān wèi bì wú yí hèn, lǎo qiàn tí shī dào yè láng.
谪仙未必无遗恨,老欠题诗到夜郎。
韵脚: 拼音:tái shí duàn bēi jīng shì huàn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五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舌苔” 舌上的垢腻 苔〈名〉 (形声。从苃,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 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 长有苔藓类植物的东西或地方 苔藓 苔tāi 苔tái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之区别不明显,绿色,常贴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蚀 (会意。从虫,从食,从人,食亦声。本义虫等蛀伤物) 同本义 蝕,败创也。--《说文》。字亦作蚀。 精铜不蠹蚀。--梅尧臣《刘原甫古钱劝酒》 凡物侵蠹皆曰蚀。--《古今韵会举要》 又如蚀败(蛀蚀败坏);蚀啮(咬啮损坏)。又如蚀损(由逐渐侵蚀而形成的损坏);蚀剥(剥落) 损失;亏耗 日月食 日月薄蚀。--《史记·天官书》 其月有薄蚀。--《吕氏春秋·明理》 又如蚀既(日月蚀尽。也称全蚀”);蚀亏(犹亏蚀) 蚀shí ⒈虫蛀东西蛀~。 ⒉损伤,亏损侵~。腐~。~本。 ⒊同"食 ⒊"日~。月~。 蚀lì 1.谷名。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 断裳衣)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 断 duàn ①长形东西从中截开折~、线~了。 ②断绝~水、关系~了。 ③戒除(烟酒)~烟。 ④判断;决断诊~、当机立~。 ⑤绝对~无此理。 【断编残简】见【残篇断简】。 【断层】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一种断裂构造。根据断层两侧相对移动的性质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断层面】两部分岩块作相对移动的断裂面。 【断层山】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块状山体。可分为地垒式断层山和掀斜式断层山。前者山坡为断层崖,后者山形不对称,断裂上升一侧为断层崖,另一侧为平缓山坡。又称断块 山。 【断层崖】〈地〉断层的上升盘突露地表而形成的悬崖。是由于断层线两边岩石受差别侵蚀形成的。断层崖因受垂直于断层面的流水侵蚀而形成v形谷。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悲痛或忧伤。 【断炊】没柴没米不能做饭。形容极为穷困。 【断断】绝对(多用于否定)~不能。 【断简残编】见【残篇断简】。 【断简残篇】见【残篇断简】。 【断交】绝交。常用于国际关系中。 【断句】古书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这里的句与现代的句不尽相同。 【断裂生殖】某些生物身体断裂后,每段均能生活,生长成新的个体,称为断裂生殖。 【断路】〈理〉电路断开,电流不能通过电路形成回路。断路时,电阻变成无限大,电流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断然】 ①坚决的;果断的~措施。 ②绝对~不能。 【断头台】设于闹市街心,专用以斩杀犯人的平台。有机器铡刀斩杀和人工斩杀两种。常见于近代西欧各国,以英、法为多◇被废除。 【断弦】死了妻子。 【断线风筝】比喻一去就不再回来的人或物。 【断陷盆地】断块陷落形成的盆地。四周山地常常是高峻陡峭的断层陡崖,盆地底部多为冲积、湖积和洪积平原。如云南昆明的滇池。又称地堑盆地。 【断音】见【顿音】。 【断语】结论。 【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断章取义】不顾别人文章或谈话的整体内容和精神,只孤立地截取其中个别的句段并按自己的意思加以发挥。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碑,竖石也。--《说文》 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 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 碑 bēi ①~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既入庙门,丽于~。(《礼记·祭义》) ②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 【碑碣】碑。 碑pō 1.见"碑池"。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 世(卋)shì ⒈一生,一辈子人生一~。只有今生今~,既无前~,也无来~。 ⒉父子相继为一世。〈引〉继承~ ~代代。~袭。~禄。~医。 ⒊时代近~。当~。 ⒋全球,天下~界。~人。举~闻名。 ⒌指从先辈起就有交往、友谊~交。~叔。~兄。 ⒍地质年代单位。在"纪"以下,一纪分二、三个"世"早泥盆~。 ⒎ ⒏ ⒐ ⒑ ⒒

:换〈动〉 (形声。从手,奂声。本义互易) 同本义 换,易也。--《说文》 擅相换易。--《谷梁传·桓公元年》注 又如以帛换酒;换过子(互相调换);换了帖(异姓的人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有年龄、籍贯、家世等的帖子) 变易,改变 几移几换。-- 又如换衣服;换手(更换操作的人);换脚手(换鞋、衣服、手套等);换易(调换、更换);换朝(改朝换代) 换huàn ⒈相互对调互~。交~。~取。 ⒉改变,更改变~。更~。~装。~汤不~药。军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