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饰非终迷

"饰非终迷"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5 03:42:50


简介: “饰非终迷”出自宋代邵雍的《迷悟吟》,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shì fēi zhōng mí,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出处: 《迷悟吟》
内容:
君子改过,小人节非。
改过终悟,饰非终迷
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邵雍
诗人介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翻译:

《迷悟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子改过,小人节非。
改过终悟,饰非终迷。
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诗中以君子和小人为对照,探讨了道德的迷悟之间的差别,以及改过和节操的关系。作者认为,君子通过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最终能够觉悟并获得福祉;而小人虽然善于伪装,但最终仍然陷入迷茫和祸患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君子和小人的对比,展示了人性的不同层面。君子在面对错误时能够勇于改正,不断悟道,最终获得福祉。而小人则只注重表面的伪装和虚饰,没有真正的悟道,最终会陷入困境和祸患之中。

邵雍在这首诗词中提出了一个道德的观点,强调了改过和真正的悟道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真正的改正错误、悟道和修行,才能获得真正的福祉。这种观点对于宋代儒学的道德教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对后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体而言,《迷悟吟》通过简练的文字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深刻的道德哲理。它提醒人们应该正视自身的过错并勇于改正,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要以真正的悟道为目标,追求真正的福祉。这使得这首诗词在道德教化和人性思考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ūn zǐ gǎi guò, xiǎo rén jié fēi.
君子改过,小人节非。
gǎi guò zhōng wù, shì fēi zhōng mí.
改过终悟,饰非终迷。
zhōng wù fú zhì, zhōng mí huò guī.
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韵脚: 拼音:shì fēi zhōng mí
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饰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同本义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装饰;修饰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 饰shì ⒈装修得好看装~。修~。粉~。 ⒉指装饰品首~。服~。 ⒊假托,遮掩~词。掩~。文过~非。 ⒋扮演她在这个剧里~主角。 饰chì 1.整治;整顿。 2.端正;谨慎。 3.戒备。

:非〈动〉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责怪;非难;反对 私田稼不善则 非 fēi ⒈不, 不是,不对,越出,不合理。跟"是"相对~但。~驴~马。谁是谁~。~法行为。是~不乱,则国家治。 ⒉反对,不以为然~议。~笑(讥笑)。 【非难】责怪,指责。 ⒊跟"不"配用,〈表〉必须,一定(有时也没有"不"字)~学不行。~走不可。他~要去。担此重任,~她莫属。 ⒋指非洲。 ⒌ 【非常】 ①特别的,不寻常的~常事件。~常可靠。 ②很,十分~常认真。~常快乐。 非fěi 1.诽谤。

:终 (形声。从糸,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终,絿丝也。--《说文》 旋终在项。--《睡虎地秦墓竹简》 终了;结束。与始”相对 终,极也;终,穷也。--《广雅》 天禄永终。--《论语》 君子以永终知敝。--《易·象下传》。虞注坤为永终。” 终朝三拕之。--《易·讼》 庶人终食。--《国语·周语》 妇怨无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继五国迁灭。--宋·苏洵《六国 终zhōng ⒈末了,完了,结束,跟"始"相对~了。~点。~止。剧~。〈引〉死,生命完结寿~。 ⒉毕竟,到底~归。~于。~究。~见成效。 ⒊尽,全,从开始到末了~日。~年。~生(~身)。 ⒋ ⒌ ①久远,永远。 ②经常。 ③往昔,自古以来。

:迷 (形声。从辵,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同本义 迷,惑也。--《说文》 烈风雷雨弗迷。--《书·舜典》 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及行迷之未远。--《离骚》 迷不知宠之门。--《楚辞·惜诵》 迷其所在。--《聊斋志异·促织》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楚辞·九章·涉江》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遂迷,不复得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若迷。--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迷其途。 道中迷雾。--清·姚鼐《登 迷mí ⒈分辨不清~航。~途知返。 ⒉神智昏乱~糊。~乱。 ⒊沉醉,对某种事物产生特殊的眷恋~恋。 ⒋入迷于某种事物的人球~。养兔~。 ⒌诱惑,陶醉~惑。景色~人。 ⒍ ①信仰神仙鬼怪和命运等愚昧者~信。~信者愚昧。对于搞~信活动者,按治安法规处罚;若有罪行,则按《刑法》惩办。 ②盲目信仰和崇拜切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