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旃泊天涯十五秋

"旃泊天涯十五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36:36


简介: “旃泊天涯十五秋”出自明代叶砥的《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ān pō tiān yá shí wǔ qi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出处: 《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
内容:
白云狼藉旧林丘,旃泊天涯十五秋
壮气崆峒三尺剑,浮生滟滪一扁舟。
栖栖无乃骥伏枥,郁郁有如鱼中钩。
造物倘于人借便,掉头卸却虱兜鍪。
¤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叶砥
诗人介绍: (1342—1421)明浙江上虞人,字周道,一字履道,号坦斋。洪武四年进士。授定襄县丞。建文初任翰林编修,历广西按察佥事。永乐时历考功郎中,预修《永乐大典》,为副总裁。仕至饶州知府。有《坦斋文集》。
翻译:

《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叶砥。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白云狼藉旧林丘,
旃泊天涯十五秋。
壮气崆峒三尺剑,
浮生滟滪一扁舟。

栖栖无乃骥伏枥,
郁郁有如鱼中钩。
造物倘于人借便,
掉头卸却虱兜鍪。

中文译文:
白云散乱覆盖着古老的林丘,
船在辽阔的海上漂泊了十五个秋天。
壮烈的气息来自于崆峒山上三尺长的剑,
人生犹如波浪中的一叶小舟。

栖居的人常常像骥马一样忍受着马厩的束缚,
忧郁的心情像被鱼钩钩住的鱼。
造物主若是从人那里借取方便,
就会转身摆脱虱子般的拘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乡友王俊杰南归的情景。诗人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白云狼藉的旧林丘和漂泊在天涯的船,给人一种离愁别绪和无常流转的感觉。壮气崆峒三尺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坚毅勇敢的赞赏和祝福,也暗含了对友人前程起伏不定的担忧。

接下来,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喻为浮生滟滪的扁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转瞬即逝的感叹。栖栖无乃骥伏枥、郁郁有如鱼中钩,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世俗中的困厄和束缚,暗示了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造物主借用人的便利来解脱束缚的形象,表达了对于人生境遇可以改变的乐观态度。诗中的虱兜鍪象征着纷扰的世俗,诗人希望能够抛却这种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蕴含着离别之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思索。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比喻的运用,使诗词具有深远的意境和含义,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ái yún láng jí jiù lín qiū, zhān pō tiān yá shí wǔ qiū.
白云狼藉旧林丘,旃泊天涯十五秋。
zhuàng qì kōng tóng sān chǐ jiàn, fú shēng yàn yù yī piān zhōu.
壮气崆峒三尺剑,浮生滟滪一扁舟。
xī xī wú nǎi jì fú lì, yù yù yǒu rú yú zhōng gōu.
栖栖无乃骥伏枥,郁郁有如鱼中钩。
zào wù tǎng yú rén jiè biàn, diào tóu xiè què shī dōu móu.
造物倘于人借便,掉头卸却虱兜鍪。
¤
韵脚: 拼音:zhān pō tiān yá shí wǔ qiū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旃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同本义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说文》 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释名·释兵》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又如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毛织品。通毡”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淮南子·齐俗》 被旃裘。--《史记·匈奴传》 旃毛并咽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旃 之、焉二 旃zhān ⒈〈古〉赤色的曲柄旗。泛指旌旗立曲~。收~。 ⒉文言助词。"之焉"的合音勉~。慎~(谨慎些吧)。 ⒊通"毡"。

:泊 (形声。从水,白声。本义停船) 同本义 西有鸾冈,洪崖先生乘鸾所憩泊也。--《水经注·赣水》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泊船;泊舟(船停泊靠岸);泊步(埠头,码头);泊主(船家);船泊港外 栖止,停留 独泊灵台侧。--唐·陈子昂《古意》 又如漂泊 泊 淡泊;恬静(心地安然,不为名利所动)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泊 bó ①船靠岸;停船停~。 ②停留四处飘~。又见pō。 泊pō ⒈湖,地名湖~。血~(大滩血)。罗布~,在青海省。〈古〉梁山~,在今山东省。 泊pò 1.见"漠泊"。 2.见"泊栢"。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涯 (会意兼形声。从水,从厓,厓亦声。厓,山边。本义水边) 同本义 涯,水边也。--《说文新附》 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 大海亦有洼,高山亦有岑。--孟郊《病客吟》 又如涯歡(水边;岸);涯灌(岸边丛木);涯邻(崖畔) 岸,靠近大水体的陆地;特指靠近滨海的陆地 驾舟载男女,筑宫东海涯。--虞集《题商学士画》 边际;极限 横无际涯。--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无涯之憾。--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望无涯;涯限(边际;限度);涯垠(涯泄、涯津、涯畔) 限量;穷尽 涯yá ⒈水边~岸。 ⒉边际,极限天~。望不到~。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 十shí ⒈数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达顶点~足。~全~美。~分感谢。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乿。二”代表天地,乿”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絝。--《诗·召南·羔羊》 五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 五wǔ ⒈数目字~人。~员大将。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 秋(秌)qiū ⒈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季。~天。 ⒉年千~伟业。 ⒊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⒋庄稼成熟的时期麦~时节。金~。 ⒌ ①指~收、~耕、~播。 ②三年。 ⒍ ⒎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