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毡毫联署榜

"毡毫联署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6:49


简介: “毡毫联署榜”出自宋代宋祁的《送王鼎同年尉荥阳》,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ān háo lián shǔ bǎ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送王鼎同年尉荥阳》
内容:
毡毫联署榜,兰酒怅离杯。
作吏缁衣国,工吟白社才。
浮凉御风至,澄翠溢荥来。
盗息连殊课,章封刺史台。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宋祁
诗人介绍: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翻译:

《送王鼎同年尉荥阳》是宋代诗人宋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毡毫联署榜,兰酒怅离杯。
作吏缁衣国,工吟白社才。
浮凉御风至,澄翠溢荥来。
盗息连殊课,章封刺史台。

诗意:
这首诗词是宋祁送别同年王鼎,他被任命为荥阳尉(一种官职)时所作。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王鼎的祝福。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王鼎的赞美和对他未来事业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王鼎的深情厚意。首句“毡毫联署榜,兰酒怅离杯”,描绘了诗人和王鼎一同在官场上奋斗的情景,毡毫指的是写字用的毛笔,联署榜表示一同签署公文。兰酒则象征着离别之情,怅离杯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感伤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作吏缁衣国,工吟白社才”,表达了王鼎作为一名官员的身份和才华。作吏指的是担任官职,缁衣国表示官服,工吟白社才则赞美了王鼎的文学才华。

接着的两句“浮凉御风至,澄翠溢荥来”,描绘了王鼎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浮凉指的是皇帝的御风,澄翠溢荥则形容王鼎的才华如清澈的溪水一般溢出。

最后两句“盗息连殊课,章封刺史台”,表达了对王鼎未来事业的祝福。盗息指的是罪犯停止犯罪,连殊课表示连续有功,章封刺史台则是指王鼎有望被封为刺史(一种高级官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王鼎的离别之情和对他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官场生涯的向往和对才华出众者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ān háo lián shǔ bǎng, lán jiǔ chàng lí bēi.
毡毫联署榜,兰酒怅离杯。
zuò lì zī yī guó, gōng yín bái shè cái.
作吏缁衣国,工吟白社才。
fú liáng yù fēng zhì, chéng cuì yì xíng lái.
浮凉御风至,澄翠溢荥来。
dào xī lián shū kè, zhāng fēng cì shǐ tái.
盗息连殊课,章封刺史台。
韵脚: 拼音:zhān háo lián shǔ bǎng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毡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氈,撚毛也。--《说文》 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周礼·天官·掌皮》 又如毡单(毡垫);毡布(指毛织成的布);毡车(以毛毡为篷的车子);毡衫(毡制的衣衫);毡屋(即毡帐);毡席(毡制的铺垫用具);毡帽(毡制的帽子);毡毯(毛毡制成的毯子) 毡包 这个时候,一个牧民匆匆忙忙钻进毡包来 他背着毡包到野外去接回初生的羊羔 毡(氊、氈)zhān ⒈用兽毛压制而成的片状物,可作各种垫衬材料或防寒用品等~帽。~子毯。 ⒉像毡的东西油毛~子。

:毫〈名〉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毛笔的头部;毛笔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 毫háo ⒈长而尖锐的毛。〈喻〉极细小的~毛。~末。~无二致。~不足怪。 ⒉毛笔挥~疾书。 ⒊计量单位名十丝为一~,十~为一厘。失之~厘,差以千里。 ⒋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 ⒌〈方〉货币单位。角,毛三~钱。

:联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同本义 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说文》。段注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 聯,聯绵不绝也。--《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 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又如联垂(一种发式。周围头发梳成许多根细辫子);联襟(即连襟。姊妹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联缀(连系,联集在一块) 联(聯)lián ⒈连结,结合~结。~合。~珠。~盟。 ⒉对子,对联贴春~。送挽~。 ⒊ ⒋ ⒌ ⒍ ⒎ ,以及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人道主义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署 (形声。从网,者声。部署任务,各有系统,故从网。本义布置;部署) 同本义 署,都署有所系属。--《说文》 署,置也。--《广雅》 署位之表也。--《国语·鲁语》 部署诸将。--《汉书·高帝纪》 又如部署(安排;布置);署用(署理任用);署事(处理事务);署置(设置官署任用官吏) 签名,签署 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冯湲署曰能”。--《战国策·齐策》 又如署笺(署名于章奏);署券(签署券约);署押(在文书上签名,押字);署榜(开列姓名,张榜示人);署议( 署shǔ ⒈布置,安排部~。 ⒉办理公务的地方公~。官~。 ⒊代理,暂任~理。 ⒋签名,题字~名。签~。

:榜 木片 载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舫,竖榜为城。--《资治通鉴》 匾额 魏时,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晋书·王献之传》 又如榜题(匾额题字);榜字(写在匾额上的大字) 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 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汪洙《喜》 皆不在榜。--《宋史·选举志》 又如放榜,榜上无名 公开张贴的名单、文书、告示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水浒全传》 又如光荣榜;榜示(文告,告示) 屋栋 榜 bǎng ①张贴出的名单光荣~。 ②旧指文告~文。 【榜文】古代的文告。 榜bàng 1.船桨。亦代指船。 2.划船。 榜bēng 1.矫正弓弩的器具。参见"榜檠"。 2.古代刑法之一。杖击或鞭打。 3.泛指击打。 榜pǎng 1.耪地,用锄翻松土地。参见"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