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风茅衮高浪

"风茅衮高浪"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5 10:25:44


简介: “风茅衮高浪”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新馆》,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máo gǔn gāo là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新馆》
内容:
露稻粘明璫,风茅衮高浪
荒烟暗白道,行行乱蛩响。
日脚午朱吐,云头晚犹涨。
欣此半日凉,篮舆走清旷。
病客不堪暑,兹行天肯相。
蚊虻扫无迹,秋意满千嶂。
稍寻泉石盟,略褫簿书障。
鴒原定相念,因风报无恙。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新馆》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范成大。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露稻粘明璫,
风茅衮高浪。
荒烟暗白道,
行行乱蛩响。

日脚午朱吐,
云头晚犹涨。
欣此半日凉,
篮舆走清旷。

病客不堪暑,
兹行天肯相。
蚊虻扫无迹,
秋意满千嶂。

稍寻泉石盟,
略褫簿书障。
鴒原定相念,
因风报无恙。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新馆的景象。作者利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夏日的午后。首先,露水滴在稻穗上,使其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接着,微风吹动茅草,像是高涨的浪花一样。远处弥漫着荒凉的烟雾,使白色的道路显得朦胧而神秘,行人的脚步声交织成一片嘈杂的蛩鸣声。

太阳的光芒照在正午的红色地面上,云彩在天空中逐渐膨胀。作者感受到这种半日凉意,乘坐篮舆在空旷的地方漫步。然而,病痛的客人无法忍受酷暑,他们怀疑自己是否能够顺利行进。然而,蚊虻却无迹可寻,秋意弥漫在千嶂之间。

稍微寻找一下泉水和石头的合约,略去繁琐的官僚事务。原来的伙伴仍然相互思念,因为风传达了他们的平安消息。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细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凉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整体氛围清新宜人,给人以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ù dào zhān míng dāng, fēng máo gǔn gāo làng.
露稻粘明璫,风茅衮高浪。
huāng yān àn bái dào, xíng xíng luàn qióng xiǎng.
荒烟暗白道,行行乱蛩响。
rì jiǎo wǔ zhū tǔ, yún tóu wǎn yóu zhǎng.
日脚午朱吐,云头晚犹涨。
xīn cǐ bàn rì liáng, lán yú zǒu qīng kuàng.
欣此半日凉,篮舆走清旷。
bìng kè bù kān shǔ, zī xíng tiān kěn xiāng.
病客不堪暑,兹行天肯相。
wén méng sǎo wú jī, qiū yì mǎn qiān zhàng.
蚊虻扫无迹,秋意满千嶂。
shāo xún quán shí méng, lüè chǐ bù shū zhàng.
稍寻泉石盟,略褫簿书障。
líng yuán dìng xiāng niàn, yīn fēng bào wú yàng.
鴒原定相念,因风报无恙。
韵脚: 拼音:fēng máo gǔn gāo làng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茅 (形声。从苃,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同本义 茅,菅也。--《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 藉用白茅。--《易·大过》 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 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 茅、茆máo ⒈ ⒉

:衮 (衮为衮的俗字。形声。从衣,公声。本义画龙于衣。也指古代帝王或三公(古代最高的官)穿的礼服) 同本义 中国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 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幅一龙,蟠阿上乡(向)。--《说文》 王之吉服,享先王则衮冕。--《周礼·司服》。司农注衮衣,卷龙衣也。”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诗·豳风·九羘》 (羘(鑹??)九羘捕捉小鱼的细网) 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后汉书·孔僖传》 (此处引申为登朝入仕)。又如衮袍(天子的礼服);衮龙裘(绣有飞龙图案的裘皮 衮(袞)gǔn ⒈〈古〉帝王或三公(高官)穿的礼服~袍。~服。 ⒉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高平( 高gāo ⒈跟"低"相对 ①由下至上距离大的,离地面远的~山。~原。~楼。~空。 ②等级在上的~等。~级。 ③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温。~速。~质量。 ④声音大,响亮~声喊。~歌一曲。 ⒉品德才能优秀的~尚。~手。~明。崇~。 ⒊敬词有何~见?请问~寿? ⒋大,兴奋热烈情绪~。志气~。兴~采烈。 ⒌ ①指程度、优劣、深浅、轻重等未知~低。 ②到底,终究~低合适了。 ③无论如何不管~低,一定要做好。 ⒍

:浪〈名〉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风起浪涌。--《世说新语·雅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温泉毖涌而自浪。--左思《魏都赋》 又如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激浪(汹涌急剧的波浪);浪波(浪头。波浪);浪淘淘(波浪翻滚的样子) 像波浪起伏的样子 浪 〈动〉 逛,无事到处遛 勾引,劝…发生性关系 浪làng ⒈大波波~。乘风破~。 ⒉像波浪的声~。麦~滚滚。 ⒊放纵~游。反对~费。 浪láng 1.流貌。引申为流逝。 2.古水名。即沧浪水。参见"沧浪"。 3.清水。参见"沧浪"。 4.见"浪汗"。 5.见"浪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