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K 楷法前无古

"楷法前无古"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8:30:42


简介: “楷法前无古”出自宋代苏颂的《谢赐御书诗五言十二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ǎi fǎ qián wú gǔ,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谢赐御书诗五言十二韵》
内容:
圣学天攸纵,宸文日又新。
因摛镂牙管,分赐挈囊臣。
玉几繙经暇,瑶宫锡宴辰。
清躬忘旰食,睿藻出丝纶。
才赏唐词客,人称贺季真。
开编掇风什,洒翰落霜筠。
楷法前无古,书评妙入神。
良惭孤陋甚,获对宠光频。
得异登床诮,藏过韫匵珍。
护持同始卒,荷戴等穹旻。
职幸联簪笔,忧常念负薪。
惟勤黄卷业,仰答大君仁。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颂
诗人介绍: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翻译:

《谢赐御书诗五言十二韵》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圣学天攸纵,宸文日又新。
在圣明君的庇佑下,皇家的学问得以广泛传布,文学作品日益繁荣。

因摛镂牙管,分赐挈囊臣。
因为收集整理了珍贵的牙管,将它们分赐给忠诚的臣子。

玉几翻经暇,瑶宫锡宴辰。
在玉几上翻阅经书,度过悠闲的时光,享受着如同瑶宫宴席般的盛宴。

清躬忘旰食,睿藻出丝纶。
忘却了俗世的饮食之乐,以清修之身投身于玄妙的学问之中,以睿智和卓越的才华创造出精美的文辞。

才赏唐词客,人称贺季真。
赏识着有才华的唐代诗人,人们称颂着贺知章这样的才子。

开编掇风什,洒翰落霜筠。
开启编纂之门,整理收集各类风格的文学作品,如同洒下的墨翰一般,如霜降于竹叶之上。

楷法前无古,书评妙入神。
他的书法楷书风格独具一格,前无古人,他对书法作品的评析精妙入微,让人为之倾倒。

良惭孤陋甚,获对宠光频。
他自谦说自己的才华和见识有限,但是他却频繁得到了圣上的赏识和宠爱。

得异登床诮,藏过韫匵珍。
他获得了特殊的恩宠,被召入宫廷,分享了宫中珍宝的珍贵。

护持同始卒,荷戴等穹旻。
他始终忠诚地保持着职责,以最高的荣誉来承担天职。

职幸联簪笔,忧常念负薪。
他幸运地担任了与皇帝联名的宰执官职务,但他时刻牵挂着负有职责的重担。

惟勤黄卷业,仰答大君仁。
他只专心致志于黄卷之中的学问事业,以此回报皇帝施予的恩德和仁德。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颂对于圣明君主的赞颂和感激之情,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回报君主的恩宠,并展示出对文学和学问的热爱。整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他在宫廷中的荣耀和职责,展现了他对文学和书法的独到见解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èng xué tiān yōu zòng, chén wén rì yòu xīn.
圣学天攸纵,宸文日又新。
yīn chī lòu yá guǎn, fēn cì qiè náng chén.
因摛镂牙管,分赐挈囊臣。
yù jǐ fān jīng xiá, yáo gōng xī yàn chén.
玉几繙经暇,瑶宫锡宴辰。
qīng gōng wàng gàn shí, ruì zǎo chū sī lún.
清躬忘旰食,睿藻出丝纶。
cái shǎng táng cí kè, rén chēng hè jì zhēn.
才赏唐词客,人称贺季真。
kāi biān duō fēng shén, sǎ hàn luò shuāng yún.
开编掇风什,洒翰落霜筠。
kǎi fǎ qián wú gǔ, shū píng miào rù shén.
楷法前无古,书评妙入神。
liáng cán gū lòu shén, huò duì chǒng guāng pín.
良惭孤陋甚,获对宠光频。
dé yì dēng chuáng qiào, cáng guò yùn dú zhēn.
得异登床诮,藏过韫匵珍。
hù chí tóng shǐ zú, hé dài děng qióng mín.
护持同始卒,荷戴等穹旻。
zhí xìng lián zān bǐ, yōu cháng niàn fù xīn.
职幸联簪笔,忧常念负薪。
wéi qín huáng juǎn yè, yǎng dá dà jūn rén.
惟勤黄卷业,仰答大君仁。
韵脚: 拼音:kǎi fǎ qián wú gǔ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楷〈名〉kai (形声。从木,皆声。 ①本义木名。即黄连木”。楷树枝干疏而不屈,因以形容刚直 ②法式,典范) 法式,典范 楷,法也。--《广雅》 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礼记·儒行》 又如楷法(法则;典范);楷栻(同楷式”);楷素(楷模);为此所楷 楷书『字形体之一,由隶书演变而来,也叫正书”,真书” 姓 jie 楷树 楷jiē ⒈楷树,又叫"黄连木"。落叶乔木,羽状复叶,雌雄异株。果实近球形,红色或紫兰色。种子可榨油、可制肥皂或作润滑剂。木材可供建筑、制器具用。树皮和叶可提制栲胶。 ⒉见kǎi。 楷kǎi ⒈法式,典范~模。 ⒉楷书,也叫"正书"、"真书"。是现今通行的一种汉字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由隶书演变而来写正~字。 ⒊见jiē。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廳”,即解廳,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廳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 法 fǎ ⒈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颁布后强制执行的规则~令。~律。宪~。民~。刑~。犯~∠~。 ⒉规律~则。 ⒊处理事物的手段方~。办~儿。乘~。疗~。想个~子。 ⒋标准,仿效,可仿效的~帖。~书。效~。便国不必~古。 ⒌佛教的教义佛~。 ⒍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术。作~。 ⒎ 【法宝】 ①佛教用语。指佛说法,也指僧尼的衣钵、锡杖等。 ②宗教或神魔、童话小说中所谓的法力、宝物等。〈喻〉特别有效的思想、事物、方法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宝。 ⒏ 【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⒐ 【法家】 ①对书法家、画家的尊称。 ②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一个学派,以商鞅、韩非等为代表。

:前〈动〉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謵朋前马。 前qián ⒈跟"后"相对 ①〈表〉方向,方位~方。~面。床~。高楼~。向~走。 ②〈表〉时间~天。~年。~些时候。史无~例。 ③〈表〉次序~排。~六名。 ⒉行进~进。勇往直~。 ⒊ ⒋ ⒌ ⒍ ①前面的路程。〈喻〉未来的境遇、成就展望~程,灿烂辉煌。 ②旧时指读书或官吏企图求取的功名职位。 ⒎ 前jiǎn 1.浅黑色。参见"前樊"。 2.消灭。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