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筌忘复几时

"筌忘复几时"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6:57:33


简介: “筌忘复几时”出自宋代强至的《闻升甫南池观鱼所获无几戏成小诗奉呈》,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uán wàng fù jǐ shí,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出处: 《闻升甫南池观鱼所获无几戏成小诗奉呈》
内容:
巨鳞非尺泽,多目漫污池。
网漏从今日,筌忘复几时
饔人颜惨淡,渔子兴参差。
岂似任公捷,群鳌一钓丝。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强至
诗人介绍: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翻译:

《闻升甫南池观鱼所获无几戏成小诗奉呈》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巨鳞非尺泽,
多目漫污池。
网漏从今日,
筌忘复几时。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南池观赏鱼儿的情景。巨大的鱼鳞不是泽尺般的宽广,鱼儿的眼睛众多,漫游在浑浊的池水中。作者感叹捕鱼的网漏从今天起已经无法收获太多,忘记用渔具捕捞鱼儿已经有多久了。

饔人颜惨淡,
渔子兴参差。
岂似任公捷,
群鳌一钓丝。

诗中还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饔人(饔飧:指贫困之人)的脸色苍白憔悴,而渔子们的心情却各不相同,兴致参差不齐。诗人对比了饔人和渔子之间的境遇,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差异。诗的最后两句提到了任公捷,他是一个传说中的渔民,一钓即得到了群鳌(指珍贵的鱼),形容他的渔艺高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南池观鱼的景象,通过对鱼儿、渔子和饔人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阶层差异和人生的不同命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诗词通过捕鱼这一具体的场景,寄托了作者对于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带给读者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ù lín fēi chǐ zé, duō mù màn wū chí.
巨鳞非尺泽,多目漫污池。
wǎng lòu cóng jīn rì, quán wàng fù jǐ shí.
网漏从今日,筌忘复几时。
yōng rén yán cǎn dàn, yú zi xìng cēn cī.
饔人颜惨淡,渔子兴参差。
qǐ shì rèn gōng jié, qún áo yī diào sī.
岂似任公捷,群鳌一钓丝。
韵脚: 拼音:quán wàng fù jǐ shí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筌〈名〉 捕鱼器 夹潀罗筌。--郭璞《江赋》 如筌箵(捕鱼用的竹编盛器);筌鱼(捕鱼);筌拾(犹收录) 比喻牢笼 同荃”。香草 君看孤松树,…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筌。--元稹《和乐天感鹤》 引申指工具、手段 通铨”。序次 筌quán用竹或草等编制的捕鱼器具得鱼忘~。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几 (象形。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 同本义 几,坐所以凭也。--《说文》 掌五几五席之名物。--《周礼·司几筵》。注五几左右玉雕彤漆素。” 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考工记·匠人》 几杖,所以扶助衰也。--《白虎通·致仕》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礼记·檀弓》。疏依神也。” 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诗·大雅·行苇》 又如几杖(供老人依靠的小桌子和支撑用的手杖。古代赐几杖,表示敬老的礼节);几席(几和席,为古人凭依、 几(幾)jǐ ⒈疑问词。问数量~本书?~点钟? ⒉〈表〉不定数她才二十~岁。只有~件衣服。 ⒊ ①多少曾~何时? ② ⒋见jī。 几jì 1.通"冀"。期望,希望。 2.通"纪"。年岁。 几qí 1.沂鄂。器物上的凹凸线纹。沂,凹纹;鄂,凸纹。 2.通"颀"。身长貌。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