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路上人夸通判雨

"路上人夸通判雨"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1 05:17:43


简介: “路上人夸通判雨”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玉楼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ù shàng rén kuā tōng pàn yǔ,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玉楼春》
内容:
渠摄郡时事
往年茏葱堂前路。
路上人夸通判雨
去年拄杖过瓢泉,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
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朝代: 宋代
分类: 玉楼春
诗人: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

诗词《玉楼春》是宋代辛弃疾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年茏葱堂前路。
路上人夸通判雨。
去年拄杖过瓢泉,
县吏垂头民笑语。

学窥圣处文章古。
清到穷时风味苦。
尊前老泪不成行,
明日送君天上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辛弃疾对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和人生的感慨。诗中描述了往年的茂盛景象,强调了官员的权势和荣耀。然而,现在的时局却截然不同。辛弃疾在去年拄杖经过瓢泉时,县吏低头嘲笑,民众也用轻蔑的语言嘲讽他。这表现了作者在官场上失宠的遭遇,被打压和冷落的心情。

诗的下半部分,辛弃疾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时局的不满。他说自己学习古人的文章,希望能够达到圣人的境地,但在这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他感到清正廉洁已经很难。他形容自己的心情苦涩,表示自己在尊贵的场合都不敢流露出悲伤的眼泪。最后,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能够送别亲友,去天上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首诗反映了辛弃疾在宋代政治斗争中的挫折和失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儒家文化和高尚道德的向往。通过描绘个人遭遇和对社会的反思,辛弃疾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政治和生活的思考使得《玉楼春》成为辛弃疾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ú shè jùn shí shì
渠摄郡时事
wǎng nián lóng cōng táng qián lù.
往年茏葱堂前路。
lù shàng rén kuā tōng pàn yǔ.
路上人夸通判雨。
qù nián zhǔ zhàng guò piáo quán, xiàn lì chuí tóu mín xiào yǔ.
去年拄杖过瓢泉,县吏垂头民笑语。

xué kuī shèng chù wén zhāng gǔ.
学窥圣处文章古。
qīng dào qióng shí fēng wèi kǔ.
清到穷时风味苦。
zūn qián lǎo lèi bù chéng háng, míng rì sòng jūn tiān shǎng qù.
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韵脚: 拼音:lù shàng rén kuā tōng pàn yǔ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

:夸 (形声。从大,于声。本义奢侈) 同本义 夸,奢也。--《说文》 贵而不为夸。--《荀子·仲尼》。注奢侈也。” 又如夸丽(虚美浮华);夸侈(奢侈,浮华);夸恣(奢侈放纵) 通說”。自大;炫耀 华言无实曰夸。--《周书·谥法》 富有天下而不聘夸。--《吕氏春秋·下贤》。注诧而自大也。” 石崇以奢靡夸人。--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夸妉(自大) 大 夸,大也。--《广雅·释诂一》 夸者死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泰也。” 妾夸布服,粝食。--班固《汉书 夸(說)kuā ⒈说大话~大其词。~下海口。过于~张。~耀自己。~ ~其谈。 ⒉赞赏,颂扬~奖∶人好事有人~。 夸kuà 1.跨越。 2.引申为超过。参见"夸迈"。

:通〈动〉 (形声。从辵,甬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 通tōng ⒈可以穿过,没有阻碍~行。~车。~航。 ⒉能够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⒊使不阻塞~炉子。~阴沟。 ⒋了解,懂得~晓。~情达理。精~专业技术。 ⒌顺,顺利~顺。语法不~。 ⒍传达~告。~知。~信。 ⒎交往,勾结~商。~敌。 ⒏普遍,共同的普~。~称。 ⒐全部,整个~盘。~宵。 ⒑灵活变~。 ⒒ ⒓ ①全部货物。 ②"流通货币"的简称,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期票等。 ⒔ ①使空气流通。 ②互相交换情况相互~气。及时~气。 ⒕ ⒖ ⒗ ①穿过,走过~过大桥。 ②议案等经会议或组织同意这项提案已~过。 ③经过~过教育,培养人才。 通tòng量词 ①〈表〉一份两~文件。 ②〈表〉一阵擂鼓三~。已讲一~。

:判〈动〉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同本义 判,分也。--《说文》 继犹判涣。--《诗·周颂·访落》 纪于是乎判。--《左传·庄公三年》 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国语·周语中》 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柳宗元《封建论》 又如判割(分割);判妻(丈夫去世或与丈夫离异后再嫁的妇女);判散(分散);判礼(分离;分开);判迹(分道而行);判裂(割裂;分离) 判决 太尉判状辞甚巽(恭顺)。--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又 判pàn ⒈分辨,断定~别真假。~断情况。 ⒉分开,显然不同~为十二。~若云泥。 ⒊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断~案。~决。~罚。~处。

:雨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杜甫《秋述》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譬喻密集 譬喻离散 风 雨yǔ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水滴。它是水蒸气上升到天空,遇冷凝集成云,聚集成大水点而下落下~。〈喻〉密集降落而像雨点的枪林弹~。 雨yù从天上落下~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