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贸则谓之货

"贸则谓之货"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3:42:27


简介: “贸则谓之货”出自宋代邵雍的《金帛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ào zé wèi zhī huò,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出处: 《金帛吟》
内容:
金帛一种物,所用固不常。
聘则谓之币,賮则谓之将。
贸则谓之货,积则谓之藏。
赂则谓之贿,窃则谓之贓。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邵雍
诗人介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翻译:

《金帛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帛一种物,所用固不常。
聘则谓之币,资则谓之将。
贸则谓之货,积则谓之藏。
赂则谓之贿,窃则谓之赃。

诗意:
这首诗词以金帛为主题,探讨了金帛在不同场合和用途中的不同称谓。诗人通过列举不同的词语,展示了金帛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和作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金帛的描述和不同称谓的列举,揭示了金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广泛运用。每一句都描述了金帛在不同场合下的用途和称谓,从而展现了金帛作为货币、交易工具、积累财富的象征。诗人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将金帛的多重含义和功能传达给读者。

这首诗词以金帛为载体,通过对金帛的命名和用途的叙述,间接抒发了对物质财富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人邵雍借助金帛的象征意义,探索了人们对财富和利益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腐败和道德问题。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呈现,用短小精悍的词语揭示了金帛在社会中的多重面向,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观察和思考能力。

这首诗词精炼而简洁,通过对金帛在不同情境下的称谓和用途的描述,凸显了金帛在宋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首描述金帛的诗词,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和观察。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宋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繁荣和复杂性,以及对财富和权力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īn bó yī zhǒng wù, suǒ yòng gù bù cháng.
金帛一种物,所用固不常。
pìn zé wèi zhī bì, jìn zé wèi zhī jiāng.
聘则谓之币,賮则谓之将。
mào zé wèi zhī huò, jī zé wèi zhī cáng.
贸则谓之货,积则谓之藏。
lù zé wèi zhī huì, qiè zé wèi zhī zāng.
赂则谓之贿,窃则谓之贓。
韵脚: 拼音:mào zé wèi zhī huò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贸 (形声。从贝,卯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交换财物,交易) 同本义 贸,易财也。--《说文》 贸,市也。--《尔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卫风·氓》。传买也。” 工商贸贩于道。--《晋书·苻坚载记》 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柳宗元《永州八记》 予贸得其一。--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以臣等贸马;贸籴(买进粮食);贸迁(贩运买卖);贸载(指贩运货物的车子);贸买(购买);贸售(贩卖,出售);贸货(买卖货物);贸贩(贩卖) 改变 男女贸功以长生。--《吕氏春秋·上农》。注易也。” 古今一 贸mào ⒈交易,交换财物~易。抱布~丝。 ⒉轻率,冒冒失失~然前去。~ ~然来。 贸móu 1.目眩。参见"贸贸"。 2.昏昧,昏庸。 3.通"侔"。等齐。 4.通"牟"。谋取。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 则zé ⒈规则,规律,制度准~。法~。总~。细~。 ⒉榜样,模范以身作~。 ⒊效法~先人之法。 ⒋就,便,那么有~改之,无~加勉。唇亡~齿寒。 ⒌却(〈表〉转折)今~不然。 ⒍乃,是,就是(〈表〉肯定判断)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⒎做,作,常见于古小说中~甚(做什么)?不~声。 ⒏连词。用于对比句或两件事先后相承内~百姓疾之,外~诸侯叛之。响了预备铃,~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 ⒐假若,假使今~来,沛公(刘邦)恐不得有此。 ⒑量词,指成文的条数寓言两~。试题五~。新闻三~。 ⒒在一、二、三等数字后,表示列举事项一~屋少,二~人多,故住房紧张。 ⒓ 则zhī 1.姓。

:谓 (形声。从言,胃声。本义告诉) 同本义 谓,报也。--《说文》 人以谓霍氏。--《汉书·霍光传》。注告语也。”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谓安陵君曰。--《战国策·魏策》 谓唐雎曰。 谓岛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说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不可谓仁。 不可谓忠。 不可谓知类。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诗·小雅》 评论 谓wèi ⒈说,告诉可~。愚公~智叟曰。 ⒉叫做,称为,因为~之。称~∥~? ⒊以为,所说的窃(私下)~。所~。 ⒋意义无~。 ⒌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 货huò ⒈钱~币。通~。 ⒉财物治行(治理好国家)则~积。 ⒊商品~物充足。百~齐全。 ⒋卖~出。 ⒌指人(骂人或开玩笑的话)这个笨~。蠢~来了。他是什么~色。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