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孤猿衔恨叫中秋

"孤猿衔恨叫中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2:45:32


简介: “孤猿衔恨叫中秋”出自唐代杜牧的《猿》,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ū yuán xián hèn jiào zhōng qi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猿》
内容: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杜牧
诗人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翻译:

《猿》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猿猴呼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少年时代的遗憾和无奈。

诗中的月白、烟青、水暗流等形象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而猿猴孤独地呼啸在中秋的夜晚,更增加了一种凄凉和无奈的氛围。

第二句“孤猿衔恨叫中秋”,表达了猿猴的孤独和对中秋佳节的无奈。它们在呼唤的声音中似乎带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昔日的无奈和懊悔。

第三句“三声欲断疑肠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纠结。猿猴的三声呼啸让人感到心肠都要断裂了。这种痛苦的叫声让人产生了同情和共鸣。

最后一句“饶是少年今白头”,抒发了诗人的遗憾和无奈。诗人多次提到的“少年”指的是自己,现在已经年华老去,白发苍苍,然而遗憾和无奈的事情仍然没有改变。

整首诗以猿猴的呼唤和诗人的内心痛苦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无奈和遗憾。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境遇,给人以共鸣和深思。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杜牧独特的诗歌才华,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uè bái yān qīng shuǐ àn liú, gū yuán xián hèn jiào zhōng qiū.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sān shēng yù duàn yí cháng duàn, ráo shì shào nián jīn bái tóu.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韵脚: 拼音:gū yuán xián hèn jiào zhōng qiū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孤〈名〉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孤,无父也。--《说文》 如孤子。--《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 司民协孤终。--《国语·周语》 少伶俜而偏孤兮。--潘岳《寡妇赋》 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 救灾患,宥孤寡。--《左传·昭公十四年》 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孔衍《汉魏春秋》 又如孤驹(无母的小马);孤遗(无父母的子女);孤雏(失去母鸟的幼鸟)。又如孤疾(孤儿和残疾人);六尺之孤(没有父亲的未 孤gū ⒈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儿寡母。~苦伶仃。 ⒉单独~独。~单。~掌难鸣。~军奋战。 ⒊〈古〉君王的自称~王。 ⒋通"gud辜 ⒉"~负。

:猿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蝯善援,禺属。--《说文》。通常写作猨、猿”。 貉逾汶则死。--《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 毋教猱升木。--《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 猿狙之便自山林来。--《庄子·天地》 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又如猿猴献果(指将人的四肢在胸前捆在一起的姿势);猿狖(猿猴);猿眩(猿临悬崖而目眩。极言险峻);猿臂(臂长如猿,运用自如,亦比喻攻守自如的作战形势) 猿(猨)yuán哺乳动物,体比猴大,没有颊囊和尾巴。从进化过程看,比猴高级。有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等,均属受保护的动物,禁止猎杀。

:衔 口含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怀藏 衔之次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奉接,接受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包含, 衔xián ⒈马嚼子勒紧~。 ⒉用嘴含,包含,含有结草~环。~花。~远山。 ⒊藏在心中,怀恨~悲。~恨。 ⒋奉,接受~命。 ⒌相接~接。 ⒍职位,职称职~。头~。官~。军~。大使~。

: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

:叫〈动〉 (形声。本义呼,喊) 同本义 叫,噁也。--《说文》 或不知叫号。--《诗·小雅·北山》 叫我友兮配耦。--《楚辞·疾世》。注急呼也。” 叫帝阍使辟扉兮。--张衡《思玄赋》 戍卒叫,函谷举。--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叫命(骂人话。临死时呼喊声);叫聒(声音吵杂刺耳);叫号(大声呼喊);叫头(戏剧用语。剧中人物之一,在剧情悲痛、情急愤怒之时,高喊对方,称为叫头);叫曲(唱曲时没有 蕴藉的韵味、感情) 招唤,招呼 或叫于宋大庙。--《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呼也。” 高声叫道…--《 叫(呌)jiào ⒈呼喊呼~~。大声~。 ⒉动物发出声音狗~。鸟~。 ⒊招唤请你~他快来。 ⒋称为,称呼这~电视机。你~什么名字? ⒌使,令~河水改道。要~人听得懂。 ⒍介词。被,让几个敌人~我们活捉了。别~人笑话咱。

:中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又如人中(人 中zhòng ⒈符合,适合,正着,正对上~意。圆者~规,方者~矩。正~下怀。打~目标。百发百~。 ⒉感受,受到,遭到~暑。~风。~毒。~弹。恶语~伤。 ⒊ 中zhōng ⒈里,内,一定范围内室~。水~。草~。空~。国~。学校~。宇宙~。 ⒉跟"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点。~段。~流砥柱。 ⒊性质、等级、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间。~等。~学生。~流货物。 ⒋〈表〉正在进行在讨论~。在设计~。 ⒌适合于,有能力~看。~听。~用。 ⒍中国的简称~文。~医~药。 ⒎半~夜。 ⒏〈方〉成,行,好~不~?~。 ⒐ ①中心地区。 ②特指国家政权、党派、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央文件。 ⒑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心。广场~心。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心人物。~心工作。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心。商贸~心。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 秋(秌)qiū ⒈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季。~天。 ⒉年千~伟业。 ⒊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⒋庄稼成熟的时期麦~时节。金~。 ⒌ ①指~收、~耕、~播。 ②三年。 ⒍ ⒎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