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举目忽此逢

"举目忽此逢"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3:34:24


简介: “举目忽此逢”出自宋代戴复古的《玉华洞》,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ǔ mù hū cǐ fé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出处: 《玉华洞》
内容:
忆昨游桂林,岩洞甲天下。
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写。
玉华东西岩,具体而微者。
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
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
中有补陀仙,坐断此潇洒。
空山茅苇区,无地可税驾。
举目忽此逢,心骇见希诧。
题诗愧不能,行人亦无暇。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玉华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戴复古。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玉华洞

忆昨游桂林,岩洞甲天下。
回忆起昨天游览桂林,这座洞穴在世间独树一帜。
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写。
洞穴奇形怪状,奇妙无法描绘。

玉华东西岩,具体而微者。
玉华洞东西两岩,每个细节都十分精确。
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
巧妙地凿穿岩壁,石壁上出现了洞孔和裂缝。

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
玉华洞中透出明亮的月光,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都宜人。
中有补陀仙,坐断此潇洒。
洞中有修行的仙人,坐在这里自得其乐。

空山茅苇区,无地可税驾。
周围是茂密的山林和茅草丛,没有任何道路可供驾车通行。
举目忽此逢,心骇见希诧。
抬头突然遇见这洞穴,心中震惊,觉得非常奇妙。
题诗愧不能,行人亦无暇。
我惭愧无法题诗,其他行人也无法抽出时间。

诗中描绘了作者游览桂林的回忆,特别是对玉华洞的描写。洞穴形状奇特,精密的凿洞工艺让人赞叹不已。洞内透出的月光使得这个地方四季宜人,而洞中的仙人更增添了神秘感。周围的山林和茅草丛形成了一片幽静的景色,洞穴的出现让人感到意外和惊讶。作者心有所感,但无法用诗歌表达出来,同样,其他行人也无暇顾及。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玉华洞的奇妙景观和作者的心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ì zuó yóu guì lín, yán dòng jiǎ tiān xià.
忆昨游桂林,岩洞甲天下。
qí qí guài guài shēng, miào bù kě mó xiě.
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写。
yù huá dōng xī yán, jù tǐ ér wēi zhě.
玉华东西岩,具体而微者。
shén gōng qiǎo chuān záo, shí bì shēng kǒng xià.
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
líng lóng tòu fēng yuè, yí dōng fù yí xià.
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
zhōng yǒu bǔ tuó xiān, zuò duàn cǐ xiāo sǎ.
中有补陀仙,坐断此潇洒。
kōng shān máo wěi qū, wú dì kě shuì jià.
空山茅苇区,无地可税驾。
jǔ mù hū cǐ féng, xīn hài jiàn xī chà.
举目忽此逢,心骇见希诧。
tí shī kuì bù néng, xíng rén yì wú xiá.
题诗愧不能,行人亦无暇。
韵脚: 拼音:jǔ mù hū cǐ féng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拿起;提起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飞,飞起;飘动 举(舉、攈)jǔ ⒈抬起,向上托~头。~手。~枪。~案齐眉。〈引〉 ①行动,动作~动。创~。一~成名。 ②发起,兴办~义。~办工厂。 ⒉提出~例。列~。 ⒊推选,推荐推~。选~。 ⒋全~国欢腾。~世无双。 ⒌揭发检~。 ⒍ ①点火。 ②生火做饭。 ⒎ ⒏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目 目mù ⒈眼睛~不暇接。有~共睹。 ⒉看众~睽睽。众~昭彰。 ⒊孔,网眼网~。纲举~张。 ⒋名称,标题~录。书~。题~。 ⒌条文,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大纲细~。 ⒍ ⒎ ⒏ ⒐ ①射击、攻击或寻找的对象对准~标。 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奋斗的~标。 ⒑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好像 忽 〈副〉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辛弃疾《西 忽hū ⒈不重视,不注意莫~视。勿~略。别疏~。 ⒉突然,很快~然。~高~低。~冷~热。~已数十年。 ⒊计量单位名称十~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又如此等(这样);此生(这辈子);此地(这里);此个(这个);此家(此人) 表示此时或此地 如此,这般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驴》 又如此以(是以,因此) 此 乃;则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 此 cǐ ①这;这个~人、~事、~物。 ②表示此时或此地就~结束。 ③这样如~而已。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原想隐瞒掩盖,结果反而暴露。 【此一时,彼一时】指现时的情况与以前那个时候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

:逢〈动〉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夆声。本义遭逢,遇见) 同本义 逢,遇也。--《说文》 魑魅罔两,莫能逢之。--《左传·宣公三年》 而亲以逢殆。--《楚辞·天问》 又 逢彼白雉。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逢辰(遇到好的时刻);逢会(遇到时机;相会,会合);逢场(遇到或到达某场合);逢晤(当面相遇) 迎,迎接 道而得神,是谓逢福。--《国语·周语上》。注逢,迎 逢 féng ⒈遭遇~彼之怒。〈引〉遇到相~。~山开路。 ⒉迎接主人能爱客,终日有~迎。 【逢迎】又指讨好,巴结人,迎合别人的意思~迎上司。 逢péng 1.见"逢逢"。 逢páng 1.姓。古有逢蒙。见《孟子.离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