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责已未周详

"责已未周详"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7:23:13


简介: “责已未周详”出自宋代陈襄的《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é yǐ wèi zhōu xiá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内容: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
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襄
诗人介绍: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翻译: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襄。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我爱仙居好,
公馀日在房。
忧民极反覆,
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
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
多病喜平康。

中文译文:
我喜爱仙居的美好,
闲暇时常在房中。
对于民众的忧虑屡次反复,
责任尚未完全周详。

法律行使即刻可得,
诗书充满箱子。
年老之时应继续学习,
尽管多病也乐享平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仙居的钟爱之情。仙居是指一个美丽的地方,作者在公务繁忙之余喜欢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诗中提到作者对民众的忧虑,暗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不过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作者还提到自己对法律的熟悉和对知识的追求,暗示他是一个有学识的人。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期待,希望能够以平康的心态享受生活,尽管身体多有不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仙居的喜爱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选择在自己的房间里度过闲暇时光,这给人一种安静、淡泊的感觉。诗中提到的忧民之情和责任感,显示出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并呼吁社会应该更加关注人民的疾苦。法律行使随手可得,诗书满箱,表明作者对法律和知识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他有着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生活的期待,尽管身体多病,但他依然希望能够以平康的心态度过晚年。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虽然短小,却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仙居的喜爱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晚年生活的期待。这首诗词既有着个人情感的表达,又融入了社会关怀和人生哲理,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ài xiān jū hǎo, gōng yú rì zài fáng.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
yōu mín jí fǎn fù, zé yǐ wèi zhōu xiáng.
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fǎ lǜ xíng suí shǒu, shī shū zuò mǎn xiāng.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lǎo lái xū xiàng xué, duō bìng xǐ píng kāng.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韵脚: 拼音:zé yǐ wèi zhōu xiá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责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声。本义债款,债务) 索取(财物)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责备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 责zé ⒈分内应做的事~任。负~。尽职尽~。人人有~。 ⒉要求~己严,~人宽。求全~备(责求。备齐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⒊质问,诘问~问。 ⒋指摘斥~。谴~。 ⒌惩罚~罚。鞭~。杖~。 ⒍ ⒎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不已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 已yǐ ⒈止,完毕,罢了争论不~。死而后~。如此而~。 ⒉副词。〈表〉过去,动作完成~经。~然。~过时。事~办妥。 ⒊不久,后来~忽不见。~而悔之。 ⒋副词。太,过分~颇。不为~甚。 ⒌〈古〉通"以"。〈表〉地位、方向、时间、数量等的界限~上。大桥~东。五年~后。三十~内。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 有疏漏) 同本义 周,密也。--《说文》 忠信为周。--《国语·鲁语》 自周有终。--《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 人不可不周。--《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 其藏之也周。--《左传·昭公四年》 辅周则国必强。--《孙子·谋政》 责己也重以周。--唐·韩愈《原毁》 又如周悉(周密);计划不周;周谋( 周zhōu ⒈环绕,循环绕场一~。~而复始。 ⒉圈子,四围圆~。~围。工厂四~有花草树木。 ⒊遍及,普遍~身。众所~知。 ⒋时期的一轮~期。~年。特指一个星期~末晚会。 ⒌给,接济,救济~济。~人之急。 ⒍完备,全面~到。~全。~密。设想甚~。 ⒎物理学上把物体完成一次振动叫"一周"。 ⒏朝代名 ①周朝(西周、东周),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第一代君主是姬发(周武王)。 ②北朝之一,又称"北周"。公元557年-581年。第一代君主是宇文觉。 ③五代之一,又称"后周"。公元951年-960年。第一代君主是郭威。 ⒐ ⒑ ①交际,应酬。 ②对付,打交道。 ⒒ ①苦心,周折颇费~章。 ②仓皇惊慌狼狈~章。 ⒓ ①资金的开支调度使用。 ②物品的轮流使用。

:详 (形声。从言,羊声。本义审察,审理) 同本义 详,审议也。--《说文》 度作详刑,以诘四方。--《书·吕刑》。郑注审察之也。” 凤姐详情度理,说他们必不敢多说一句话。”--《红楼梦》 愿明上详之。--《三国演义》 又如详允(审判得当、公平);详当(详审而允当);详阅(审查批阅) 详细说明 又如详梦(解梦;析梦);内详;另详 清楚地知道 非君所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亦不详其姓字。--陶潜《五柳先生传》 又如详典(了 详xiáng ⒈细密,完备~细。~尽。~情。~实。~议法令。 ⒉清楚,知道内容~知。 ⒊说明,细说~谈。内~。~告之。 ⒋广泛,周遍~找。 ⒌审慎~刑慎罚(审慎使用刑罚)。 ⒍〈古〉通"佯"。假装。 详yáng 1.诈,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