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再三问君君不对

"再三问君君不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2 16:10:58


简介: “再三问君君不对”出自宋代戴复古的《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ài sān wèn jūn jūn bú duì,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出处: 《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
内容:
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
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
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
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
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
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着锦宫袍。
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
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
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
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
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
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
三椽可办愿卜隣,荷锸相随种瑶草。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原题】:
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景建作记俾仆赋诗
读音: gù rén xī zhù jīn huá fēng, miàn dài shuāng xī qiū shuǐ róng.
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
gù rén jīn zhù fú lóng shān, chén táo gù pǔ máo sān jiān.
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
qiān zǎi qīng fēng xú rú zǐ, mén qián gòng cǐ yī hú shuǐ.
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
bǎi huā zhōu shàng wàn chuí yáng, bái ōu qún lǐ gē cāng láng.
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
gù rén xīn shì rú zǐ gāo, gù rén shī jù jīn chén táo.
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
duǎn yī fàn niú bù féng yáo, hé rú xiù ān shàng zhe jǐn gōng páo.
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着锦宫袍。
wǎ pén duì kè zhuó sōng láo, hé rú zǐ xiá shāng fàn bì pú táo.
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
dòu qí rán huǒ dù hán xiāo, hé rú yù táng yè zhào jīn lián gāo.
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
yín chéng tū bǐ xiě bā jiāo, hé rú chén xiāng tíng běi zuì huī háo.
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
zài sān wèn jūn jūn bú duì, mù sòng fēi hóng chǔ tiān wài.
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
xì dú shān zhòng zhāo yǐn piān, chāo rán yì yǔ yān xiá huì.
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
zhào yǐng hú biān shuāng bìn hào, cǐ jì zhī zhī huǐ bù zǎo.
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
sān chuán kě bàn yuàn bo lín, hé chā xiāng suí zhǒng yáo cǎo.
三椽可办愿卜隣,荷锸相随种瑶草。
韵脚: 拼音:zài sān wèn jūn jūn bú duì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一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 再zài ⒈又一次,第二次~次。~版。~生。~衰三竭。 ⒉〈表〉事情或动作的重复、继续~现一次。~说一遍。 ⒊连结两个动词〈表〉先后关系下了班~去公园玩。 ⒋〈表〉另有补充~有。~则。家里有了电视机、电冰箱,~要就是家用电脑。 ⒌更,更加~努把力。~仔细点就对了。 ⒍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问wèn ⒈不知的或不明白的请人解答请~。询~。去~明白。 ⒉审讯,查究,惩办~案。~罪。胁从不~。 ⒊管,追究,考察,干预过~。这件事你要亲自去~。 ⒋安慰,慰劳~候。慰~。 ⒌ ⒍ 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需要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之事遗留~题。 ③关键或重要之点~题所在。 ④事故或意外那辆汽车出~题了。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对 (会意。从口,从乹”,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