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忤意皆诛死

"忤意皆诛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42:24


简介: “忤意皆诛死”出自唐代贺兰进明的《古意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yì jiē zhū sǐ,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古意二首》
内容:
秦庭初指鹿,群盗满山东。
忤意皆诛死,所言谁肯忠。
武关犹未启,兵入望夷宫。
为祟非泾水,人君道自穷。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
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
日暮徒盈把,裴回忧思深。
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
朝代: 唐代
分类: 赠别,忧愤,自传,长诗
诗人: 贺兰进明
诗人介绍: 贺兰进明[唐](约公元七四九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登进士第。安禄山之乱,进明以御史大夫为临淮节度。巡遂陷没。肃宗时,为北海太守。诣行在,以为南海太守,摄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后贬秦州司马。进明好古博雅,经籍满腹,著文一百余篇,古诗乐府数十篇,《唐才子传》均传于世。
翻译:

《古意二首》是唐代贺兰进明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秦庭初指鹿,
群盗满山东。
忤意皆诛死,
所言谁肯忠。

这首诗词以古代的背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诗中提到了秦庭,表示诗人所处的时代为秦代。"指鹿"一词暗指古代君主寻找贤臣的行为,意味着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然而,山东地区却充斥着群盗,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治安的恶劣。"忤意皆诛死,所言谁肯忠"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正直的渴望,却被当时的政权所压制和残酷对待。

武关犹未启,
兵入望夷宫。
为祟非泾水,
人君道自穷。

诗中提到了"武关"和"望夷宫",暗示了战乱和政权的动荡。"武关"指的是边境关口的军事要塞,"望夷宫"则是指君主的居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政权腐败的担忧和忧虑。"为祟非泾水"意味着社会上存在着祸乱和灾难,并非由于自然力量所引起,而是由于人君的统治方式和政策所导致。"人君道自穷"则暗示了人君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无法再延续下去。

崇兰生涧底,
香气满幽林。
采采欲为赠,
何人是同心。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自然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崇兰"指的是山谷中繁茂的兰花,充满了幽幽的香气,象征着纯洁和高尚。"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他渴望能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一起追求理想境界。

日暮徒盈把,
裴回忧思深。
慨然纫杂佩,
重奏丘中琴。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忧思和对现实的无奈。"日暮徒盈把,裴回忧思深"意味着诗人虽然有着丰富的才华和抱负,却在逝去的岁月中感到空虚和无奈。"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形容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希望通过音乐和艺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寻找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代社会的描绘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政权腐败的忧虑和对真诚、高尚价值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音乐艺术的意象,通过对比描写,突显了社会的不安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思。同时,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意境深远的语言,表达了贺兰进明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的思考和关切。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音乐艺术的描绘,为诗词注入了一丝希望和理想主义的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实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贺兰进明对当时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ín tíng chū zhǐ lù, qún dào mǎn shān dōng.
秦庭初指鹿,群盗满山东。
wǔ yì jiē zhū sǐ, suǒ yán shuí kěn zhōng.
忤意皆诛死,所言谁肯忠。
wǔ guān yóu wèi qǐ, bīng rù wàng yí gōng.
武关犹未启,兵入望夷宫。
wèi suì fēi jīng shuǐ, rén jūn dào zì qióng.
为祟非泾水,人君道自穷。
chóng lán shēng jiàn dǐ, xiāng qì mǎn yōu lín.
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
cǎi cǎi yù wèi zèng, hé rén shì tóng xīn.
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
rì mù tú yíng bǎ, péi huí yōu sī shēn.
日暮徒盈把,裴回忧思深。
kǎi rán rèn zá pèi, chóng zòu qiū zhōng qín.
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
韵脚: 拼音:wǔ yì jiē zhū sǐ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忤 (形声。从心,午声。本义抵触,不顺从) 同本义 复忤宾客。--唐·李朝威《柳毅传》 触忤当死。--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忤权(不屈服于权贵);忤物(触犯人;与人不合);忤怨(抵触而生怨);忤恨(违逆;反对);忤意(违逆心意);忤嫚(忤慢。违抗怠慢);忤触(触犯);忤鳞(直言犯上) 触动 临风悼亡,忤愁心,匹鸟河洲上。--明·汪道昆《洛水悲》 交错 阴阳散忤。--《春秋元命包》 忤逆 自小忤逆 忤视 忤wǔ逆,违反~逆。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 意yì ⒈心思心~。用~。 ⒉心愿满~。愿~。 ⒊料想~想。~外。~图。出其不~。出乎~料。 ⒋情味~味。春~。酒~。 ⒌见解~见。立~。同~。 ⒍义理言简~赅。 ⒎志气,气概~志。~气。 ⒏怀疑人有亡鈇者,~其邻之子(鈇斧子)。殪yì〈古〉射死,泛指死。 意yī 1.叹词。

:皆〈副〉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同本义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 皆jiē全,都,俱,同尽人~知。全民~兵。放之四海而~准。桃、李、杏~是水果。

:诛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同本义 诛,讨也。--《说文》 诛,代。诛犹责也。--《白虎通》 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诛求无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罚也。”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汉·桓宽《盐铁论·本议》 又如诛放(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诛远(斥退疏远);诛惩(声讨惩处);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 杀戮。夺去生命 立诛杀曹无伤 诛zhū ⒈杀死,铲除~戮ˇ民者~。~锄杂草。 ⒉谴责,责罚,讨伐口~笔伐。兴兵~之。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 死sǐ ⒈生物失去生命,跟"活"相对~亡。~得其所。 ⒉拼命,不顾性命不怕~。决一~战。 ⒊不可调和的,誓不两立的~敌。~对头。 ⒋不活动,不灵活~水。~板。~气沉沉。 ⒌不通的~巷道。堵~漏洞。~路一条。 ⒍在形容词后,〈表〉程度到了极点讨厌~了。真是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