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箓开三洞鬼神惊

"箓开三洞鬼神惊"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5:48:58


简介: “箓开三洞鬼神惊”出自唐代熊皎的《赠胥尊师》,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ù kāi sān dòng guǐ shén jī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赠胥尊师》
内容:
绿发童颜羽服轻,天台王屋几经行。
云程去速因风起,酒债还迟待药成。
房闭十洲烟浪阔,箓开三洞鬼神惊
他年华表重归日,却恐桑田已变更。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熊皎
诗人介绍: 熊皎(一作皦),唐代诗人。后唐清泰二年(935)登进士第。后晋天福时,为延州刺史刘景岩从事,景岩徙邠州,皦入拜补阙。
翻译:

《赠胥尊师》

绿发童颜羽服轻,
天台王屋几经行。
云程去速因风起,
酒债还迟待药成。
房闭十洲烟浪阔,
箓开三洞鬼神惊。
他年华表重归日,
却恐桑田已变更。

中文译文:

身蓬头童颜,穿羽服文轻,
历经多次往返于天台和王屋。
云途行进之快,则因风势之起;
桂酒之债则迟迟归还,预料着当药石成精。
住房关起,万里烟波浩瀚;
开卷发现,三洞之鬼神惊愕。
他年时光流转,青春日益更替,
但恐怕山田之间已面貌全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熊皎在赠送胥山尊师(毛熙震)时所写。诗中通过描绘胥山的形象和表达对其的敬意,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人事变迁的忧虑之情。

诗的开头,用绿发和童颜这样的形容词来描绘胥山,表达了他的神秘感和永驻的青春。羽服轻的描写,暗示了他行走于天台和王屋之间,展示了他的高超修行和远行的能力。

下一句,“云程去速因风起”,表达了胥山行走的速度快,但也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酒债还迟待药成”,则以借酒为喻,表达了胥山对世事的逡巡和对事物结果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房闭十洲烟浪阔,箓开三洞鬼神惊”,通过描绘房门关闭和开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胥山所知和所悟的敬畏之情。十洲烟浪阔的描写,则传达了世界的广阔与变化,而三洞鬼神惊的描写,则暗示了在广阔的世界中,胥山所揭示的一些超凡的事物。

最后两句“他年华表重归日,却恐桑田已变更”,反映了诗人对时光的流转和自己的儿时岁月的思念。桑田已变更则指代了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改变,这是诗中对时间和变化的忧虑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静养于胥山的修行者形象,表达出诗人对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所引发的忧虑和思索。描写细致入微,言简意赅,写出了一个高超修行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胥山的敬意和对时光变迁的忧虑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ǜ fā tóng yán yǔ fú qīng, tiān tāi wáng wū jǐ jīng xíng.
绿发童颜羽服轻,天台王屋几经行。
yún chéng qù sù yīn fēng qǐ,
云程去速因风起,
jiǔ zhài hái chí dài yào chéng.
酒债还迟待药成。
fáng bì shí zhōu yān làng kuò, lù kāi sān dòng guǐ shén jīng.
房闭十洲烟浪阔,箓开三洞鬼神惊。
tā nián huá biǎo zhòng guī rì, què kǒng sāng tián yǐ biàn gēng.
他年华表重归日,却恐桑田已变更。
韵脚: 拼音:lù kāi sān dòng guǐ shén jī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箓(籾)lù ⒈簿籍,册子图~。 ⒉道士搞所谓"召神驱鬼"、"祈福消灾"等迷信活动骗人钱财时所画的符号符~。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開,张也。--《说文》 天门开阖。--《老子》十章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 开物成务。--《易·系辞上》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记》 开轩面场圃。--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广东军务记》 又如开城(打开城门);开门钱(男家迎亲的轿子到女家,女家开门前索取的钱财) 打开,开启 微子开封于宋。--《荀 开(開)kāi ⒈跟"关"相对。把关着的东西打开~门。~窗。~锁。〈引〉 ①放散,张开百花盛~。笑逐颜~。~口讲话。 ②化整体为部分六十四~本。 ③凝合物融化~冻(解冻)。 门、电键。 ⒉发掘,辟出,使显露出来~发。~辟。~煤矿。~荒山。~采黄金。 ⒊发动,发放,操纵~火车。~枪。~炮。~动机器。 ⒋起始~始。~头。~学。~春。 ⒌创立,建立,设置~创。~拓创新。~建。~国(建立新国家)大典。 ⒍举行~会讨论。~学典礼。 ⒎揭示,表明~诚布公。~宗明义。 ⒏通,启发,使通~通。~导。~窍。~路先锋。 ⒐列举,列出~清单。计~。〈引〉逐个付出~支。~销。 ⒑清除,革除~除。 ⒒摆脱~脱。 ⒓沸,滚喝~水。汤~了。 ⒔分离,分配分~。离~。三七~。 ⒕写~处方。~收据。 ⒖扩大,发展~拓。~展。~源节流。 ⒗广阔,爽朗,乐观~阔。~朗。 ⒘用在动词后面,〈表〉效果走~。传~了。打~窗户。张~嘴巴。睁~眼睛。放~双手。 ⒙〈外〉黄金的纯度单位,二十四~为纯金。⒚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的简称,符号k。⒛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幽深 广阔 深 清澈 透彻 洞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王安石《 洞 dòng ①物体中间穿通的部分或凹入较深的部分山~。 ②透彻;深入~察。 ③称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洞察秋毫】见【明察秋毫】。 【洞房花烛】新婚之夜,洞房里点着花烛。形容结婚时隆重喜庆的景象。洞房深邃的内室,指新房。花烛雕绘着花彩的红烛,表示吉祥喜庆。 【洞见症结】很清楚地观察出或了解到事物的问题和毛病所在。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82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5米。以产鱼和湘莲著称,是我国最大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洞烛其奸】形容看透了对方的阴谋诡计。烛明亮;清楚。 洞tóng 1.见"澒洞"。 2.见"洪洞"。

:鬼〈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 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 鬼guǐ ⒈迷信者认为"人死后有灵魂"叫"鬼"没有~也没有神。物死不能为~,人死何故独能为~。 ⒉阴险,奸诈,不光明~主意。~ ~祟祟。心怀~胎(〈喻〉不可告人的事)。 ⒊机灵,多指小孩或对小孩的爱称~聪明。乖小~。这孩子~得很。 ⒋对人的蔑视或憎恨烟~。吝啬~。胆小~。吸血~。~子兵。 ⒌糟糕,恶劣遇上了~事情。这个~天气,太热了。 ⒍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祗(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 泛指神灵 神 神shén ⒈迷信者所谓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又指迷信者崇拜的人死之后还有所谓的"精灵"不信~。没有鬼~。〈引〉特别高超,特别稀奇~笔。~医。~速。~效。 ~奇。~秘。~机妙算。 ⒉心思,精力,注意力~思。心~。聚精会~。 ⒊气色,情态~气。~色。~采。~态儿。 ⒋ ⒌ ⒍ ⒎ ①所谓神仙或神化英雄人物事件的神异故事。 ②指荒诞,夸张,无稽之谈。 ⒏ 神shēn 1.见"神荼郁垒"。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