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洞庭浮天白

"洞庭浮天白"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05:32:05


简介: “洞庭浮天白”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沣阳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òng tíng fú tiān bá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出处: 《沣阳江》
内容:
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沣浦。
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
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
有怀独晤叹,橹声与人语。
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沣阳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范成大。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沣浦。
沅江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流,而沣浦则是指陕西省的沣河。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沿着沅江顺流而下,又沿着沣浦逆流而上的旅程,展现了他的行走之志和对远方的向往。

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
诗人描绘了沅江和沣浦的水势湍急,水深而寒冷,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困难。他在风雨中漂摇不定,但依然坚持前行。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
诗中的“采采”形容水草茂盛,但无法采集满满一掬,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他希望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于远方的渚(指江边的小岛),但却不知如何才能实现。

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
诗人提到洞庭湖,形容湖水广阔无边,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展现了壮丽的景色。他远眺吴楚大地,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有怀独晤叹,橹声与人语。
诗人内心充满了思念和感慨,他独自一人在船上,听着橹声和人们的交谈声,思考着自己的心情和旅途的意义。

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
诗人在夜晚驾舟行进,面对苍茫的夜色,思考着自己的目的地和旅途的终点在何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展现了诗人豪迈的行走之志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和远方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ùn liú xià yuán jiāng, sù liú shàng fēng pǔ.
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沣浦。
shuǐ shēn lán zhǐ hán, piāo yáo dàn fēng yǔ.
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
cǎi cǎi bù yíng jū, hé yóu jì yuǎn zhǔ.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
dòng tíng fú tiān bái, xiá zhǔ mǎng wú chǔ.
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
yǒu huái dú wù tàn, lǔ shēng yú rén yǔ.
有怀独晤叹,橹声与人语。
mù yè jí wéi zhōu, cāng máng dìng hé xǔ?
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
韵脚: 拼音:dòng tíng fú tiān bái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幽深 广阔 深 清澈 透彻 洞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王安石《 洞 dòng ①物体中间穿通的部分或凹入较深的部分山~。 ②透彻;深入~察。 ③称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洞察秋毫】见【明察秋毫】。 【洞房花烛】新婚之夜,洞房里点着花烛。形容结婚时隆重喜庆的景象。洞房深邃的内室,指新房。花烛雕绘着花彩的红烛,表示吉祥喜庆。 【洞见症结】很清楚地观察出或了解到事物的问题和毛病所在。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82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5米。以产鱼和湘莲著称,是我国最大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洞烛其奸】形容看透了对方的阴谋诡计。烛明亮;清楚。 洞tóng 1.见"澒洞"。 2.见"洪洞"。

:庭〈名〉 (形声。从广,廷声。广,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堂阶前的地坪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又如庭闱( 庭tíng ⒈院子~院。前~。 ⒉厅堂大~。洒扫~内。 ⒊审判案件的地方或机构法~。开~。~长。 ⒋〈古〉通"廷"朝~。宫~。

:浮〈动〉 (形声。从水,孚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 浮 fú ⒈漂,跟"沉"相对漂~。飘~。~云。~力。〈引〉行船~长江而下。 ⒉表面的~皮。鞋上有~土。 ⒊空虚,不实在~夸。虚~。抑~华。 ⒋不沉着,不冷静轻~。~躁。 ⒌暂时,不定的~记。~支。 ⒍超过,多于~额。官~于事。 ⒎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雕塑形象。 ⒏ 【浮屠】 【浮图】 ①佛(释迦牟尼)。 ②和尚。 ③佛塔七级~屠。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