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禋祀有则

"禋祀有则"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4:21:31


简介: “禋祀有则”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迎神》,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īn sì yǒu zé,诗句平仄:平仄仄平。
出处: 《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迎神》
内容:
黄舆厚载,赤寰归德。
含育九区,保安万国。
诚敬无怠,禋祀有则
乐以迎神,其仪不忒。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佚名
诗人介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翻译:

《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迎神》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佚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迎神
黄舆厚载,赤环归德。
含育九区,保安万国。
诚敬无怠,禋祀有则。
乐以迎神,其仪不忒。

译文:
黄色的车辆载满神灵,红色的环彩回归至德。
包容孕育九州,保护安定万国。
虔诚敬畏,祭祀必须按照规矩。
以乐音迎接神灵,祭祀的仪式毫不马虎。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迎接神灵的到来。黄色的车辆象征着庄严和尊贵,红色的环彩代表着吉祥和荣耀。祭祀活动涵盖了整个国家的九个区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和保护万国的决心。作者强调了虔诚敬畏的态度和祭祀仪式的规范性,同时强调乐音的重要性,以此来向神灵表达敬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庄严的祭祀场景,展现了唐代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对国家繁荣的企盼。诗中运用了黄色和红色的色彩象征,使整个场景更加鲜明生动。诗中的“黄舆厚载,赤环归德”一句,以黄色车辆和红色环彩来表达祭祀的庄重和神圣,彰显了祭祀仪式的盛大和庄重。而“含育九区,保安万国”一句,则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安定的美好祈愿。最后的“乐以迎神,其仪不忒”一句,强调了乐音在祭祀仪式中的重要作用,也显示了祭祀仪式的庄重和规范性。

整首诗词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庄严而神圣的祭祀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同时,诗中对祭祀仪式的规范性和乐音的重要性的强调,也体现了唐代文化中对礼仪和音乐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uáng yú hòu zài, chì huán guī dé.
黄舆厚载,赤寰归德。
hán yù jiǔ qū, bǎo ān wàn guó.
含育九区,保安万国。
chéng jìng wú dài, yīn sì yǒu zé.
诚敬无怠,禋祀有则。
lè yǐ yíng shén, qí yí bù tè.
乐以迎神,其仪不忒。
韵脚: 拼音:yīn sì yǒu zé
平仄:平仄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禋yīn 1.祭名。升烟祭天以求福。 2.泛指祭祀。

:祀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同本义 祀,祭无已也。--《说文》 祀,国之大事也。 左传·文公二年》 五祀。--《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 以雷鼓鼓神祀。--《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一说指祭祀地神 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 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必祝之。--《战国策》 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 祀(秚)sì ⒈指祭祀。 ⒉商代称"年"三~。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 则zé ⒈规则,规律,制度准~。法~。总~。细~。 ⒉榜样,模范以身作~。 ⒊效法~先人之法。 ⒋就,便,那么有~改之,无~加勉。唇亡~齿寒。 ⒌却(〈表〉转折)今~不然。 ⒍乃,是,就是(〈表〉肯定判断)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⒎做,作,常见于古小说中~甚(做什么)?不~声。 ⒏连词。用于对比句或两件事先后相承内~百姓疾之,外~诸侯叛之。响了预备铃,~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 ⒐假若,假使今~来,沛公(刘邦)恐不得有此。 ⒑量词,指成文的条数寓言两~。试题五~。新闻三~。 ⒒在一、二、三等数字后,表示列举事项一~屋少,二~人多,故住房紧张。 ⒓ 则zhī 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