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砂鸿嗥天末

"砂鸿嗥天末"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9:51:37


简介: “砂鸿嗥天末”出自唐代鲍溶的《杂曲歌辞·壮士行》,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 hóng háo tiān mò,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出处: 《杂曲歌辞·壮士行》
内容:
西方太白高,壮士羞病死。
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
砂鸿嗥天末,横剑别妻子。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朝代: 唐代
分类: 女子,感情
诗人: 鲍溶
诗人介绍: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翻译:

杂曲歌辞·壮士行

西方太白高,壮士羞病死。
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
砂鸿嗥天末,横剑别妻子。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白山高耸于西方,壮士病死感到羞耻。
心中明白应报答之处,临着易水对着酒唱歌。
沙鸿在天的尽头嘶叫,拿起宝剑告别妻子。
像苏武一样坚守节操归来,像班超一样束起行囊。
山河并非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有幸遇到知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士的行动和信仰。壮士在太白山上宣誓要报答社会和国家的恩情,因为疾病而去世,却感到羞愧。他明白报答的重要性,因此在易水边对酒高唱,并且发誓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同时,诗中也提到了苏武和班超这两位历史上的忠诚壮士,以加强主题。

诗中表达了壮士的坚韧精神和对忠诚的追求。壮士胸怀报答的理念,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动摇。诗中的壮士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即使命运使他们独自承担艰难困苦,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且在遭遇到困境时,能够保持高尚的人格和忠诚的品质。

此外,诗中提到了“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强调了知己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山河的辽阔和壮丽与遇到一位心灵相通的知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壮士们能够在困境中相互支持,坚守信念,共同努力。

总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壮士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忠诚、坚韧和知己的重要性。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忠诚壮士的赞颂和致敬,展示了唐代壮士的艰辛与奉献。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ī fāng tài bái gāo, zhuàng shì xiū bìng sǐ.
西方太白高,壮士羞病死。
xīn zhī bào ēn chù, duì jiǔ gē yì shuǐ.
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
shā hóng háo tiān mò, héng jiàn bié qī zǐ.
砂鸿嗥天末,横剑别妻子。
sū wǔ zhí jié guī, bān chāo shù shū qǐ.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shān hé bù zú zhòng, zhòng zài yù zhī jǐ.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韵脚: 拼音:shā hóng háo tiān mò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七曷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砂〈名〉 沙”的俗字。指石之细碎者 泛指细碎如砂的物质 锅) 道家所炼丹砂,简称砂”。朱砂”的简称 砂shā ⒈沙子,砂子,极细碎的石粒~石。~滩。泥~子。 ⒉像~子的~糖。~布§豆~。

鸿 :鸿 (形声。从鸟,江声。本义大雁) 同本义 鸿,鹄也。--《说文》 鸿渐于干。--《易·渐》 鸿雁于飞。--《诗·小雅·鸿雁》 又如鸿冥(鸿鸟飞入苍冥);鸿飞(鸿鸟飞翔);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鸿渐(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鸿嗷(鸿鸟哀鸣,比喻灾民的悲号) 鹄。即天鹅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按,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 又如鸿骞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群杰出);鸿翼(天鹅的羽翼);鸿举(天鹅高飞远翔) 喻指 鸿hóng ⒈大型雁类的泛称。 ⒉通"洪"¢水禹有功,抑(遏制)下~。 ⒊大~文。~图。 鸿hòng 1.见"鸿絧"。

:嗥 吼叫 嗥,咆也。--《说文》 字又通号” 亡乌嗥之弓。--《孔子家语·好生》 又如嗥嘶(大声嘶叫);嗥吠(狗大叫);嗥嗥(兽类吼叫声);嗥呼(呼叫;号叫) 通号”∨哭,哭叫 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庄子·庚桑楚》。释文嗥,又作号。” 又如嗥唃(号唃。大声哭);嗥叫(大声哭叫;叫唤;兽类的吼叫) 嗥(嘷)háo野兽吼叫狼~。听,有~叫声。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末,木上曰末。--《说文》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孟子》 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淮南子·地形》 末大必折。--《左传·哀公十一年》 又如末大(树木枝端粗大。喻部属势力强大);末大必折(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末杪(末尾);末梢(末尾;最后) 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元首末要。--《周书·武顺》 风淫末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四肢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 末mò ⒈梢,尖端,跟"本"相对~梢。~大必折。秋毫之~。 ⒉最后,终了,跟"始"相对~尾。~了。岁~。 ⒊碎屑,不重要的事粉~。药~儿。茶叶~。切勿本~倒置。 ⒋轻微,不足道(旧时用作自谦)~议。~将愿往。 ⒌传统戏曲里的一种角色,主要扮演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