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A 案部聊北征

"案部聊北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8:26:55


简介: “案部聊北征”出自宋代宋祁的《提刑劝农使者还嘉州》,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àn bù liáo běi zh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出处: 《提刑劝农使者还嘉州》
内容:
案部聊北征,肃舲复东下。
江溜澹泱泱,樯乌纷雅雅。
离醑不馀杯,征棹亟沿洄。
还岫随时见,幽花无候开。
清氛霁平陸,林艿信重複。
僰路缭山颜,龙田耨岩腹。
属此屡豐期,仍当省敛时。
击壤系途乐,馀糧寻畝棲。
嘉阳信嘉处,时与赏心遇。
霁树抱空轮,寒涛下翔鹭。
还辕眷仲秋,秋序日方遒。
归诺果无负,遲子临江楼。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宋祁
诗人介绍: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翻译:

《提刑劝农使者还嘉州》是宋代诗人宋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案部聊北征,肃舲复东下。
江溜澹泱泱,樯乌纷雅雅。
离醑不馀杯,征棹亟沿洄。
还岫随时见,幽花无候开。
清氛霁平陆,林艿信重复。
僰路缭山颜,龙田耨岩腹。
属此屡丰期,仍当省敛时。
击壤系途乐,馀粮寻亩栖。
嘉阳信嘉处,时与赏心遇。
霁树抱空轮,寒涛下翔鹭。
还辕眷仲秋,秋序日方遒。
归诺果无负,迟子临江楼。

译文:
提刑劝农使者返回嘉州,
案部北征,肃舲东下。
江水悠悠,船桅翠绿。
离别酒未尽,征途急速。
山岭随时可见,幽花无时不开。
清风吹拂平原,林木郁郁葱葱。
僰人在山间耕种,龙田在岩石腹中。
这是丰收的季节,仍需节约收获之时。
击打土地带来的快乐,寻找余粮的栖息之地。
嘉阳是个美好的地方,时光与欢乐相遇。
晴天下的树木环抱着空旋,寒冷的波涛中飞翔着鹭鸟。
回到家中,正值仲秋,秋天的景色格外美丽。
承诺归来果然没有辜负,迟到的子儿站在江楼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提刑劝农使者返回嘉州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农田的丰收,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诗中的江水、山岭、花朵等自然元素,以及农民的耕作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还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季节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词以平仄工整的七言绝句形式呈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夸张等,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语言,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农田景象中,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丰收的庆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àn bù liáo běi zhēng, sù líng fù dōng xià.
案部聊北征,肃舲复东下。
jiāng liū dàn yāng yāng, qiáng wū fēn yǎ yǎ.
江溜澹泱泱,樯乌纷雅雅。
lí xǔ bù yú bēi, zhēng zhào jí yán huí.
离醑不馀杯,征棹亟沿洄。
hái xiù suí shí jiàn, yōu huā wú hòu kāi.
还岫随时见,幽花无候开。
qīng fēn jì píng lù, lín nǎi xìn zhòng fù.
清氛霁平陸,林艿信重複。
bó lù liáo shān yán, lóng tián nòu yán fù.
僰路缭山颜,龙田耨岩腹。
shǔ cǐ lǚ fēng qī, réng dāng shěng liǎn shí.
属此屡豐期,仍当省敛时。
jī rǎng xì tú lè, yú liáng xún mǔ qī.
击壤系途乐,馀糧寻畝棲。
jiā yáng xìn jiā chù, shí yǔ shǎng xīn yù.
嘉阳信嘉处,时与赏心遇。
jì shù bào kōng lún, hán tāo xià xiáng lù.
霁树抱空轮,寒涛下翔鹭。
hái yuán juàn zhòng qiū, qiū xù rì fāng qiú.
还辕眷仲秋,秋序日方遒。
guī nuò guǒ wú fù, chí zi lín jiāng lóu.
归诺果无负,遲子临江楼。
韵脚: 拼音:àn bù liáo běi zhēng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平韵)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案〈名〉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无靠背的坐具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长方形的桌子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案àn ⒈长方形的桌子书~。拍~叫绝。 ⒉记事的或儲存备查的文件有~可查。档~。 ⒊提出计划、办法,提供讨论研究的文件等提~。议~。草~。方~。 ⒋事件惨~。 ⒌涉及法律的事件法~。办~。破~。冤~。 ⒍搁物品的板架~板。肉~。 ⒎〈古〉用于端饭的木盘。 ⒏同按”。 ⒋"。

:部 (形声。从邑,)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部,天水狄部。--《说文》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 部 bù ①整体中的一份~分、内~。 ②某些机关的名称或机关企业中按业务分的单位民政~、公关~。 ③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司令~。 ④指部队。 ⑤量词。用于书籍、影片等一~小说、两~影片。 ⑥姓。 【部队】 军队的通称。如导弹部队、野战部队、地方部队。#指团和团级以上的军队单位。 【部类】概括性较大的类。 【部落】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组织形式。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是部族或民族 形成的前提。 【部门】组成整体的部分或单位企业~。 【部首】按照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分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其相同部分称部首。如亻部。 【部首检字法】汉字的形序排检法之一。按部首和笔画来编排和查检,先分析汉字结构中的偏旁,把偏旁相同的字归于一个部首之下,再按笔画来排列。 【部属】部下。 【部署】对任务等所做的安排或布置。 【部位】位置(多用于人的身体)敏感~。 【部下】军队中被领导的人。泛指下级。 部pǒu 1.小阜。 2.通"踣"。跌倒,仆倒。

:聊〈动〉 (形声。从耳,卯声。本义耳鸣) 同本义 聊,耳鸣也。--《说文》 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刘向《九叹》 又如聊啾(耳鸣) 依赖,凭藉 百姓不聊生。--《战国策·秦策》 衣与缪与不女聊。--《荀子·子道》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战国策·秦策》 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穷饿无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不复聊赖--《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聊生;聊赖 聊 〈副〉 略微,略 开春理常 聊liáo ⒈姑且,略微~以塞责。~胜于无。 ⒉依靠,依赖民无所~。 ⒊闲谈~天⊥他们~了一阵。别闲~啦!寥liáo ⒈稀少,孤单,稀疏~ ~无几。~若晨星。 ⒉空虚寂~。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征 (形声。从彳,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 征zhēng ⒈远行~途。~帆(远航)。 ⒉讨伐,用武力制服~讨。~服。南~北战。 ⒊争夺,夺取力~。 ⒋召集,收用~召。~集。~收。~用。~税。~调。~兵。 ⒌找请,寻求~聘。~求。~文。~询意见。 ⒍证明,证验有~。实物可~。 ⒎现象,迹象~象。~兆。特~。 征chéng 1.通"惩"。警戒;惩罚。 2.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 征zhǐ 1.古五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