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N 溺饥非己责

"溺饥非己责"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0:24:56


简介: “溺饥非己责”出自宋代方回的《苦雨》,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ì jī fēi jǐ zé,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苦雨》
内容:
苦雨何其久,山乡化水乡。
月余沈碓硙,天半起帆樯。
孰不思神禹,畴能饷子桑。
溺饥非己责,愁绝望朝阳。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方回
诗人介绍: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翻译:

《苦雨》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期的雨水带来的痛苦和困扰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绝望的思考。

诗意:
《苦雨》以雨水为线索,描绘了山村因雨水过多而变成水乡的景象。诗中揭示了长期雨水对农田和生活带来的困扰,表达了作者对于连绵不断的雨水所带来的苦痛感受。诗人通过描写雨水给人们带来的饥饿、愁苦以及对未来的绝望,反映了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雨水给人们带来的困境和苦痛。诗中的"山乡化水乡"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雨水过多导致山村变成水乡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月余沈碓硙,天半起帆樯"这两句表达了雨水不断,使得磨碓和船只都受到了影响,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困扰。"孰不思神禹,畴能饷子桑"这句表达了对神话中治理洪水的神禹的思念和对如何解决雨水问题的思考。最后两句"溺饥非己责,愁绝望朝阳"表达了作者对于困境的无奈和绝望,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雨水困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思考。虽然字数不多,但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传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然力量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受。诗中的景象和情感都与读者产生共鸣,让人们对自然的力量和生活的无奈有了更深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kǔ yǔ hé qí jiǔ, shān xiāng huà shuǐ xiāng.
苦雨何其久,山乡化水乡。
yuè yú shěn duì wéi, tiān bàn qǐ fān qiáng.
月余沈碓硙,天半起帆樯。
shú bù sī shén yǔ, chóu néng xiǎng zǐ sāng.
孰不思神禹,畴能饷子桑。
nì jī fēi jǐ zé, chóu jué wàng zhāo yáng.
溺饥非己责,愁绝望朝阳。
韵脚: 拼音:nì jī fēi jǐ zé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溺〈动〉ni 没入水中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离娄上》 溺死者。--《吕氏春秋·察今》 河中溺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 又如溺女(将刚生下的女婴投入水中淹死);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溺没(沉没);溺溺(沉没);溺毙(淹死) 沉湎,无节制 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又如溺信(沉迷);溺志(心志沉湎于某种事情);溺情(思想感情沉湎于某个方面);溺意(心志沉湎于某个方面);溺心(潜沉心志);溺惑(沉迷;迷信) 陷于困境 天下溺,援之 溺niào ⒈小便屙~。~液。~可作肥料。 ⒉排泄小便~床。~湿了裤。 溺nì ⒈淹没~死。~于水中。 ⒉过分,沉迷不悟~爱。沉~。 溺ruò 1.水名。即弱水。 2.软弱;柔弱。

:饥 (形声。从食,幾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饑,谷不熟为饑。--《说文》 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 降丧饥馑。--《诗·小雅·雨无止》 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淮南子·天文》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汉书·翼奉传》 又如饥荒;饥馁(饥饿);饥时得一口(紧要处得人救济,恩德深厚);饥氓(逃荒的人);饥岁(荒年) 饥(饑)jī ⒈饿,跟"饱"相对~饿难熬。~肠辘辘。~不择食。 ⒉灾荒,年收成不好~荒。~岁。

:非〈动〉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责怪;非难;反对 私田稼不善则 非 fēi ⒈不, 不是,不对,越出,不合理。跟"是"相对~但。~驴~马。谁是谁~。~法行为。是~不乱,则国家治。 ⒉反对,不以为然~议。~笑(讥笑)。 【非难】责怪,指责。 ⒊跟"不"配用,〈表〉必须,一定(有时也没有"不"字)~学不行。~走不可。他~要去。担此重任,~她莫属。 ⒋指非洲。 ⒌ 【非常】 ①特别的,不寻常的~常事件。~常可靠。 ②很,十分~常认真。~常快乐。 非fěi 1.诽谤。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己 天干的第六位 己与三相近 己jǐ ⒈自身自~。舍~救人。先人后~。知彼知~,百战不殆(殆危险,失败)。 ⒉天干第六位,也用作次序第六。 己qǐ 1.姓『有己茂。见《通志·氏族三》。

:责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声。本义债款,债务) 索取(财物)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责备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 责zé ⒈分内应做的事~任。负~。尽职尽~。人人有~。 ⒉要求~己严,~人宽。求全~备(责求。备齐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⒊质问,诘问~问。 ⒋指摘斥~。谴~。 ⒌惩罚~罚。鞭~。杖~。 ⒍ 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