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受此百年谴

"受此百年谴"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4 20:17:10


简介: “受此百年谴”出自宋代苏轼的《南华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òu cǐ bǎi nián qiǎ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出处: 《南华寺》
内容: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南华寺》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南华寺遇见一位塔中僧人,与他交谈后产生的感悟。苏轼借此表达了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以及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失误和悔悟。

赏析:
《南华寺》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苏轼的心境和修行心得。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分析:

1.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这句话表达了苏轼想要认识祖师的真实面目,即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愿望。

2.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塔中人以平和的态度询问苏轼他所见到的事物,暗示塔中人可能是一位高僧,具有深厚的修行境界。

3.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明上座指的是塔中人,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塔中人修行成果的钦佩和羡慕,认为他已经了悟了万法的真谛。

4.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苏轼在修行中已经认清了自己的局限性,不再受到外在事物的迷惑。

5.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苏轼自称为修行人,意味着他在修行道路上已经经历了三世的积累和磨砺。

6.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修行中犯下的错误,导致他受到了长时间的惩罚和谴责。

7.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悔过中真诚地向祖师表达自己的内心真相,以至于感动得泪水如雨般洒落。

8.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向祖师请求指点,希望以祖师的智慧来洗净自己修辞的瑕疵,使自己的文字更加纯净。

整首诗词通过对苏轼修行心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在修行中的挣扎和悟道的过程。它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重和向往,并通过自省和悔过的态度,向读者传递了关于修行和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ún hé jiàn zǔ shī, yào shí běn lái miàn.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tíng tíng tǎ zhōng rén, wèn wǒ hé suǒ jiàn.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kě lián míng shàng zuò, wàn fǎ le yī diàn.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yǐn shuǐ jì zì zhī, zhǐ yuè wú fù xuàn.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wǒ běn xiū xíng rén, sān shì jī jīng liàn.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
zhōng jiān yī niàn shī, shòu cǐ bǎi nián qiǎn.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kōu yī lǐ zhēn xiàng, gǎn dòng lèi yǔ sǎn.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jiè shī xī duān quán, xǐ wǒ qǐ yǔ yàn.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韵脚: 拼音:shòu cǐ bǎi nián qiǎn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 受shòu ⒈接纳~纳。接~。承~。不~礼物。~教育。 ⒉遭到遭~。~伤。~寒。~湿。~累。 ⒊忍耐忍~。~得起。 ⒋中,适合,得益,舒服~听。~用。享~。

:此 (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这;这个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又如此等(这样);此生(这辈子);此地(这里);此个(这个);此家(此人) 表示此时或此地 如此,这般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驴》 又如此以(是以,因此) 此 乃;则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 此 cǐ ①这;这个~人、~事、~物。 ②表示此时或此地就~结束。 ③这样如~而已。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原想隐瞒掩盖,结果反而暴露。 【此一时,彼一时】指现时的情况与以前那个时候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

:谴 (形声。本义责备,斥责) 同本义 谴,谪问也。--《说文》 谴,呵也。--《苍颉篇》 畏此谴怒。--《诗·小雅·小明》 闻而谴友。--《孔子家语·五行》 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后帝。--《西游记》 又如谴谪(责备);谴斥(受责备);谴告(谴责警告);谴呵(谴责申叱);谴咎(谴责罪过);谴怒(怒责) 旧时官吏被贬或谪戍 又不得已而谴,则为之择地而居。--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又如谴谪(官吏因罪降级,调往边 谴qiǎn ⒈责备~责。 ⒉〈古〉指官吏被贬谪承(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