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幕下总诸曹

"幕下总诸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3 12:04:47


简介: “幕下总诸曹”出自明代陶安的《送人赴幕职》,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ù xià zǒng zhū cáo,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送人赴幕职》
内容:
浙西第一县,幕下总诸曹
兴逐云山远,心忘案牍劳。
写诗嘲月兔,呼酒擘霜螯。
应有安民策,方知赞画高。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陶安
诗人介绍: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翻译:

《送人赴幕职》是明代陶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一位友人赴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官职工作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浙西第一县,幕下总诸曹。
兴逐云山远,心忘案牍劳。
写诗嘲月兔,呼酒擘霜螯。
应有安民策,方知赞画高。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送别一位友人赴任的情景。友人要赴任的地方是浙西地区的第一县,将在官府中担任职务。作者祝愿友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能够怀揣豪情壮志,忘却繁琐的公文和劳累的工作。诗中也提到了作者以诗嘲笑月亮上的兔子,与友人共同喝酒,砸碎霜冻中的螃蟹螯。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制定出有益于人民的政策,从而体现出他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赏析:
《送人赴幕职》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官职工作的思考。首先,诗中的地点“浙西第一县”表明友人将要担任的职务地位重要,这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其次,通过“兴逐云山远,心忘案牍劳”的描写,诗人希望友人能够远离琐碎的公务烦扰,抛开繁杂的工作,保持高昂的斗志。接下来,诗中的“写诗嘲月兔,呼酒擘霜螯”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亲近和共享欢乐的期望,诗人希望友人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与他一同欢聚。最后,诗中的“应有安民策,方知赞画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能够制定对百姓有益的政策的期待,这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才干的高度赞赏。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福。同时,诗人通过对官职工作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能够有所作为、为民众谋福祉的期待。这首诗词既是送别之作,也是对友人才能和未来发展的一种期许。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è xī dì yī xiàn, mù xià zǒng zhū cáo.
浙西第一县,幕下总诸曹。
xìng zhú yún shān yuǎn, xīn wàng àn dú láo.
兴逐云山远,心忘案牍劳。
xiě shī cháo yuè tù, hū jiǔ bāi shuāng áo.
写诗嘲月兔,呼酒擘霜螯。
yīng yǒu ān mín cè, fāng zhī zàn huà gāo.
应有安民策,方知赞画高。
韵脚: 拼音:mù xià zǒng zhū cáo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幕 (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同本义 幕,帷在上曰幕。--《说文》 舞于鲁君之幕下。--《谷梁传·定公十年》 楚幕有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举袂成幕。--《战国策·齐策一》 又如幕幕(覆布周密的样子);幕燕(筑巢于幕上的燕子);幕下(帐幕之下;幕府中) 帐幕;篷帐 风动将军幕。--杜甫《西山》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杜甫《后出塞》 又如幕庭(营帐前的空地);幕帷(帐幕);幕席(帐幕和座席;幕宾的职位) 幕mù ⒈帐篷帐~。 ⒉垂帘银~。开~。帘~。 ⒊覆盖解朝服而~之。 ⒋戏剧中较完整的段落独~剧。五~话剧。 ⒌〈古〉军中张幕居住,叫"幕府"◇泛指军政大官的衙门,简称"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延引进。俊人才)。~宾。~僚。 ⒍ ⒎〈古〉通"漠"。沙漠。 幕màn 1.金属币的背面。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

:总 (形声。从糸,悤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总,聚束也。--《说文》 总,结也。--《广雅》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总角之宴。--《诗·卫风·氓》 令徒隶衣七总布。--《史记·孝景帝》 总布二匹。--《汉书·王莽传》 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礼记·内则》 以麻总发。--《新唐书》 又如总发(指童年,幼年。同总角);总角之好(指幼年相契的朋友。也称总角之交”);总乷(古时儿童束发为两角) 聚合;汇集 无总 总(總、縢)zǒng ⒈全,全部,主要的,为首的~的。~纲。~则。~统。~指挥。~司令。 ⒉聚合,汇集~括。~共。~计。 ⒊一直,经常她~爱笑。他~是吃苦在前。 ⒋一定,毕竟~会胜利。这件事~要办理。 ⒌统领~兵西下。 ⒍ ⒎ ⒏ ①终究,终于~算成功了。 ②勉强,还可以这孩子能做到这样,~算不错了。 ⒐ 总zōng 1.丝数名。古以丝八十根为"总"。 总cōng 1.通"纒"。绢的一种。 2.通"恠"。参见"总至"。 3.通"葱"。参见"总极"。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诸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 诸zhū ⒈各,众,许多~军。~位。~君。~子百家。 ⒉义同文言中的"之于"("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投~渤海。公~于世。付~实施。 ⒊义同文言中的"之乎"("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有~?闻~(听说过这件事吗)? 诸chú 1.蟾蜍。

:曹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管某事的官职 双方;班;组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