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七十古来稀

"七十古来稀"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1:36:14


简介: “七十古来稀”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ī shí gǔ lái x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
内容:
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
须是荣华更长久。
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
精神浑是个,西王母。
遥想画堂,两行红袖。
妙舞清拥前后。
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
一个一百岁,一杯酒。
朝代: 宋代
分类: 感皇恩
诗人: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

《感皇恩(为婶母王氏庆七十)》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
须是荣华更长久。
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
精神浑是个,西王母。
遥想画堂,两行红袖。
妙舞清拥前后。
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
一个一百岁,一杯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辛弃疾为庆祝婶母王氏七十寿辰而作。整首诗以庆贺婶母七十高寿为主题,表达了对长寿的祝福和对幸福家庭的向往。

首两句"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表明七十高龄在古代是很少见的,但对于庆祝寿辰来说并不稀奇。接下来的"须是荣华更长久。"表达了希望婶母的荣华富贵能够长久延续。

"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这句描述了庆寿的场面,床上摆满了儿孙和新妇,体现了家族的繁荣和幸福。"精神浑是个,西王母。"这里把婶母的精神状态比喻为仙女西王母,意味着她健康活泼。

"遥想画堂,两行红袖。"这句描绘了远方画堂中的舞蹈场景,两行红袖轻盈地舞动着,形成了美丽的画面。"妙舞清拥前后。"进一步展示了舞蹈的优美和热闹的氛围。

"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这句表达了庆寿的喜庆场面,大家的子女和孙辈们都出来为婶母庆贺。"一个一百岁,一杯酒。"最后一句以一百岁为寿的人物为例,表达了对长寿者的敬意,并用一杯酒来祝福和庆贺。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庆寿的热烈场面和祝福长寿的情感,表达了对幸福家庭和长寿者的敬仰和祝福。辛弃疾巧妙地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节奏感的词句,使整首诗词充满欢乐和祝福的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qī shí gǔ lái xī, wèi wèi xī yǒu.
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
xū shì róng huá gèng cháng jiǔ.
须是荣华更长久。
mǎn chuáng xuē hù, luó liè ér sūn xīn fù.
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
jīng shén hún shì gè, xī wáng mǔ.
精神浑是个,西王母。
yáo xiǎng huà táng, liǎng xíng hóng xiù.
遥想画堂,两行红袖。
miào wǔ qīng yōng qián hòu.
妙舞清拥前后。
dà nán xiǎo nǚ, zhú gè chū lái wèi shòu.
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
yí gè yī bǎi suì, yī bēi jiǔ.
一个一百岁,一杯酒。
韵脚: 拼音:qī shí gǔ lái xī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七〈数〉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 国时秦、韩、魏 七qī数目字~天。~擒~纵。~~事变。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 十shí ⒈数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达顶点~足。~全~美。~分感谢。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稀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同本义 稀,疏也。--《说文》 月明星稀。--《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杜甫《倦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陶潜《归园田居》 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 少,不多 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鞍马稀。--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方苞《狱中杂记》 自想此梦稀奇, 稀xī ⒈疏,跟"密"相对~疏。~客。地广人~。月明星~。 ⒉薄,浓度小,跟"稠"相对~薄。~饭。~盐酸。 ⒊少~少。~罕。~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