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缙云六载掌关征

"缙云六载掌关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7:31:27


简介: “缙云六载掌关征”出自宋代杨亿的《送韩永锡归阙》,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 yún liù zài zhǎng guān zhē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出处: 《送韩永锡归阙》
内容: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陽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认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杨亿
诗人介绍: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翻译:

《送韩永锡归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缙云六载掌关征,
学得阳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认面,
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
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
何须苦说不知兵。

诗意:
这首诗是送别韩永锡返回朝廷的作品。诗人杨亿在诗中表达了对韩永锡的赞赏和祝福。韩永锡在缙云地区执掌边境的征战事务长达六年,期间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阳冰小篆的技艺。他的才华和贡献得到了赞誉,无论他到达哪个仙山,都会被人们题名纪念。现在他要乘坐轺车返回朝廷,铃阁轩敞,解榻迎接他的归来。诗人自称曾与韩永锡有过几面之缘,对他的才华和成就心生敬佩。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韩永锡的期待,希望他能够继续发扬春秋时期的微妙精神,不必过于强调战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韩永锡的边境征战经历和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展现了诗人对他的赞美和对他未来发展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如"缙云"、"仙山"、"桑郊"等,给诗歌增添了一些浪漫和神秘的色彩。通过对韩永锡的描述和赞美,诗人也间接表达了对士人的崇尚和对学术的重视。诗的最后两句"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学习和研究经典的重要性,与过于纠缠于战争无关的观点相对立。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通过对韩永锡的送别,展示了作者对人才的崇敬和对学问的推崇,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和文化发展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ìn yún liù zài zhǎng guān zhēng, xué dé yáng bīng xiǎo zhuàn chéng.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陽冰小篆成。
bū kè jǐ rén céng rèn miàn, xiān shān dào chù biàn tí míng.
逋客几人曾认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sāng jiāo yòu shì chéng yáo qù, líng gé xū fán jiě tà yíng.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jiù dú chūn qiū jiū wēi zhǐ, hé xū kǔ shuō bù zhī bīng.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韵脚: 拼音:jìn yún liù zài zhǎng guān zhēng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平韵)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缙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晋声。本义赤色帛) 同本义 缙,帛赤色也。--《说文》 缙云氏有不才子礼有缙缘。--《左传·文公十八年》 缙绅而无钩带矣。--《荀子·礼论》 其语不经见,缙绅者弗道。--《汉书·郊祀志上》 又如缙绅便览(古代的官吏名录);缙云(黄帝时官名。黄帝以云名官,夏官为缙云氏,因以为族氏) 缙绅 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缙绅大 缙jìn〈古〉 ⒈赤色的丝织物。 ⒉同"jìn搢 ⒉"~绅。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六〈数〉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 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易》卦之阴 六liù ⒈数目字五~七。 ⒉旧时乐谱的一个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5"。 六lù ⒈六安县,在安徽省。六合县,在江苏省。

:载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又如载祀(年) 载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又如登载( 列(记载) 载zǎi ⒈年三年五~。 ⒉记在书报刊物上记~。登~。报~。刊~。转~。 载zài ⒈装,乘坐~货。装~。此车可~六人。 ⒉承受~重五吨。 ⒊充满满~而归。风雪~途。 ⒋乃,边,于是~歌~舞。~弛~驱。 载dài 1.加在头上;用头顶着。 2.尊奉;拥戴。 载zāi 1.筑墙长版。 2.树立。参见"载常"。 载zī 1.耕作。

:掌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枚乘《谏吴王书》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脚的底部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脚 掌状物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掌zhǎng ⒈手心,手的里面手~。巴~。拍~。易如反~。 ⒉脚底脚~。鸭~。熊~。 ⒊用手掌打~颊。~嘴。  ⒋把握,拿稳,主管~握。~管。~权。~舵。 ⒌钉在鞋底前后的皮、胶片、铁片等钉块鞋~儿。 ⒍钉在马、骡等蹄下的铁片马~。 ⒎ ⒏

:关 (形声。从门,乷声。金文作閠”,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门闩。闩门的横木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 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关牡(门闩。也叫门牡);关楗(关闭门户用的横木或木闩);关龠(门上横木。用来闩门) 关口,隘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汉·贾谊《过秦论》 关(阷、関)guān ⒈闭,合把门~上。~好窗子。〈引〉拘禁~押。 ⒉门闩拔~而出。 ⒊〈古〉要塞或设立守卫的处所~口。剑门~。〈引〉征收出口、进口货物税的机构海~。 ⒋重要的转折点或不易度过的时机紧要~头。共度难~。 ⒌起转折和联结作用的部分腕~节。 ⒍牵连,涉及~连。~联。息息相~。与他无~。 ⒎重视,爱护,照顾~注。~切。~心。~怀。请多~照。 ⒏旧时指发给或支领~饷(薪饷)。 ⒐ ⒑ ①事物间的联系学习与工作的~系。 ②人与人或人与事物的联系朋友~系。人与环境的~系。 ③牵涉,影响这项事~系重大。 ④〈表〉某种证件党的组织~系。 ⑤泛指原因、条件等由于时间~系,不再讲了。 ⒒ 关wān 1.引满弓。 关wǎn 1.绾。

:征 (形声。从彳,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 征zhēng ⒈远行~途。~帆(远航)。 ⒉讨伐,用武力制服~讨。~服。南~北战。 ⒊争夺,夺取力~。 ⒋召集,收用~召。~集。~收。~用。~税。~调。~兵。 ⒌找请,寻求~聘。~求。~文。~询意见。 ⒍证明,证验有~。实物可~。 ⒎现象,迹象~象。~兆。特~。 征chéng 1.通"惩"。警戒;惩罚。 2.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 征zhǐ 1.古五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