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讨贼志不成

"讨贼志不成"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7:35


简介: “讨贼志不成”出自宋代陆游的《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ǎo zéi zhì bù ché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出处: 《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
内容:
洛阳化为灰,棘生铜驼陌。
讨贼志不成,父老泣陵柏。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这首诗词是陆游在宋代创作的《先主庙次唐贞元中张俨诗韵》。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化为灰,
棘生铜驼陌。
讨贼志不成,
父老泣陵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洛阳城的悲惨景象。洛阳曾是汉朝的都城,但如今已经化为灰烬。诗中提到了铜驼陌,指的是洛阳城内的大街小巷,现在却长满了荆棘。诗人表达了自己讨伐贼寇的志向未能实现的遗憾,同时也描绘了父老们在陵墓旁哭泣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洛阳的衰败和人们的悲伤。洛阳作为古代重要的文化中心,曾经繁荣昌盛,但如今却变成了一片废墟。诗中的棘生铜驼陌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城市的凋敝和荒芜。诗人的讨贼志未能实现,表达了他对国家兴旺的渴望和对时局的失望。最后一句描述了父老们在陵墓旁泣泪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人们的哀思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的悲伤。它以洛阳的衰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旺的期望和对时局的失望。同时,诗中的景象也让人们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沧桑。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意境和情感,展示了陆游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时代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uò yáng huà wéi huī, jí shēng tóng tuó mò.
洛阳化为灰,棘生铜驼陌。
tǎo zéi zhì bù chéng, fù lǎo qì líng bǎi.
讨贼志不成,父老泣陵柏。
韵脚: 拼音:tǎo zéi zhì bù chéng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讨〈动〉 (会意。从言,从寸。言,言论。寸,法度。用言论和法度进行处治。本义声讨) 同本义 讨,治也。--《说文》 讨,诛也。--《玉篇》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人讨陈叛。--《左传·襄公五年》 讨伐;诛戮 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左传·隐公九年》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讨贼督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征讨(出兵讨伐);讨掩(讨伐掩捕。掩捕,乘人不备而捕捉);讨贰(征讨叛逆不忠的诸侯);讨贼( 讨tǎo ⒈征伐,发动攻击~伐。征~。声~。 ⒉查究,整治检~。~军纪。 ⒊探求,研究探~。研~。 ⒋索取~债。~价还价。 ⒌求,请求,乞求~饶。~教。~饭。 ⒍招惹,引起~人厌恶。自~苦吃。~人喜欢。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贼,败也。--《说文》 害良为贼。--《荀子·修身》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 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庄子·秋水》 毁则为贼。--《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 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又如贼毫(书法的败笔。指笔锋之劣);贼伦(毁弃伦常,败坏道德);贼仁(毁弃仁爱);贼蚀(受到的歪曲损害);贼义(毁弃道义);贼害(残害、伤害);贼蠹(桅);贼 贼zéi ⒈匪盗,偷东西的人盗~。窃~。 ⒉严重桅国家和人民的坏人乱臣~子。卖国~。 ⒊伤害戕~。 ⒋邪的,不正派~眉~眼。~头~脑。 ⒌对敌人的蔑称已破~。 ⒍〈方〉狡猾老鼠太~。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 志zhì ⒈心意,意向,决心诗言~。意~。立~。~在四方。有~者事竟成。 ⒉记,记住博闻强~。永~不忘。〈引〉表示不忘乔迁~喜。沉痛~哀。 ⒊记述,又指记事物的书或文章杂~。碑~。墓~。《三国~》。地方~。 ⒋记号,标记标~。栽树为~。 ⒌〈方〉称轻重,量长短用秤~一~。拿尺~一~。 ⒍ ⒎ ①自愿。 ②志向,意愿。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