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粮储依约有三年

"粮储依约有三年"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5:49:06


简介: “粮储依约有三年”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赠邻里往还》,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ng chǔ yī yuē yǒu sān ni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赠邻里往还》
内容:
问予何故独安然,免被饥寒婚嫁牵。
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
但能斗薮人间事,便是逍遥地上仙。
唯恐往还相厌贱,南家饮酒北家眠。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白居易
诗人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翻译:

《赠邻里往还》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邻里之间互相往来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诗中,诗人询问邻里为何能安然无事,免受饥寒之苦而无需为了谋生而结婚或者被迫嫁娶。诗人家中虽然只有骨肉亲属数人,但没有受到饥寒之苦,因为诗人存有粮食三年之量。诗人感叹自己能够解放于人间的纷扰之事,成为逍遥自在的仙人。但同时,诗人也担心邻里之间过多往来会使彼此感到厌倦或贬低,所以他规定:南家饮酒,北家安眠。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问你为何能够安然无事,
免受饥寒之苦而无需结婚。
我这个家庭只有几口人,
却有三年的粮食储备。
只要能够与世事相抗争,
就是在尘世中的自由仙人。
唯恐邻里往来会让彼此厌倦,
就让南家饮酒,北家安眠。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照顾的赞赏之情。诗人感激邻里对他们的关心和友善,使他们得以免受饥寒之苦。同时,诗人也意识到亲近的人之间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和交往的规范,避免相互之间产生疲倦或轻视。这体现了诗人重视邻里之间的和睦与稳定关系的价值观。

诗中还有一种逍遥自在、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将自己能够不受世俗之事所扰,专注于生活的美好与纯粹比作成为一个逍遥自在的仙人。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和宁静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赞颂邻里之间的和睦和友爱,表达了诗人对邻里之间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èn yǔ hé gù dú ān rán, miǎn bèi jī hán hūn jià qiān.
问予何故独安然,免被饥寒婚嫁牵。
gǔ ròu dōu lú wú shí kǒu,
骨肉都卢无十口,
liáng chǔ yī yuē yǒu sān nián.
粮储依约有三年。
dàn néng dòu sǒu rén jiān shì, biàn shì xiāo yáo dì shàng xiān.
但能斗薮人间事,便是逍遥地上仙。
wéi kǒng wǎng huán xiāng yàn jiàn, nán jiā yǐn jiǔ běi jiā mián.
唯恐往还相厌贱,南家饮酒北家眠。
韵脚: 拼音:liáng chǔ yī yuē yǒu sān nián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粮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同本义 紌,谷食也。--《说文》 桂馥曰谷也者,非古训。紌乃行者之干食。” 则治其紌与其食。--《周礼·地官·廪人》。注行道曰紌,谓糽也。” 共其资紌屝屦。--《左传·僖公四年》。注紌谓米粟,行道之食也。” 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又 多载资粮。 赢粮而景从。--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粮仗(粮草和兵器);粮台(清代经理部队粮饷军需的机构) 引申指谷类;粮食 在陈绝紌。--《论语·卫灵公》。释文紌,郑本作粻。” 粮(紌)liáng ⒈可吃的谷类、豆类等~食。干~。杂~。军~。民有余~。 ⒉农业税踊跃交公~。

:储〈动〉 (形声。从人,诸声。本义积蓄备用) 同本义 储,偫也。--《说文》 储,贮也。储亦备也,谓蓄物以为备曰储也。--《一切经音义》 小人德无储。--曹子建诗犊 盈衍储邸。--王元长《曲水诗序》 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韩非子·十过》 储兵马以待之。--《汉书·何并传》 丰年岁登,则储积以备乏绝。--《盐铁论·力耕》 又如储粮备荒;冬储白菜;储邸(储存物品的府库);储峙(蓄备);储款(将钱存入银行);储书(藏书);储敛(聚集资财);储才(积聚人才);储养(谓聚集人才并供养之) 夸大,欺诳 储 chǔ ①存放;储藏~存、~蓄。 ②姓。 【储君】帝王亲属中确定为继承皇位等最高统治权的人。 【储蓄】 ①指积存的钱或物家家有~。 ②居民把暂时不用的现金存入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以备需要时取用。 储chǔ存,积蓄,藏着~存。~积。~蓄。~藏。~备。

:依 (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同本义 依,倚也。--《说文》 依,恃也。--《广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依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空游无所依。--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极贫无所依。--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依山之榭(靠山建造的房屋);依栖(依傍栖息);依山傍水;依着电线杆;偎依(亲密地靠着);依倚(倚靠;依傍);依门卖笑(以色媚人) 倚仗,仗恃,仰赖 无依势作威,无依法以削。--《书·君陈》 又如依仰(依赖仰仗);依阻(凭借 依yī ⒈靠着,仗赖~靠。~赖。~存。~草附木。 ⒉按照~照。~次就坐。~法惩办。 ⒊顺从,答应~从。百~百顺。 ⒋ ⒌ ⒍ ①留恋,不忍分离~~难舍。~~惜别。 ②轻柔亿的样子~~青烟。   依yǐ 1.譬喻。 2.通"扆"。户牖间有斧形饰的屏风。

:约 (形声。从糸,勺声。糸是细丝,有缠束作用。本义绳索) 同本义 人寻约。--《左传》注 又如寻约(八尺长的绳子)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议定要遵守的条文 盟约;相期的诺言 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约酬(契约,文券) 姓 约 缠束;环束 约之阁阁。--《诗·小雅·斯干》 约,缠束也。--《说文》 凡任索约。--《考工记·匠人》。注缩也。” 约绥约辔。--《仪礼· 约yuē ⒈〈古〉套,捆缚~车。~紧。 ⒉拘束,限制~束。制~。 ⒊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定~。条~。订~。公~。 ⒋商定或预先说定的事预~。如~。失~。 ⒌请~她来。特~。 ⒍简明,简要简~。 ⒎节俭节~。俭~。 ⒏大概~计。大~。 ⒐数学上指简化分数,即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4/8可~为1/2。 约yāo ⒈称重量把这袋米~一~,多少斤? 约yào 1.总要;纲要。 约dì 1.琴上圆形的星徽。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