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W 悟道不复诵黄庭

"悟道不复诵黄庭"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4 11:11:00


简介: “悟道不复诵黄庭”出自宋代苏轼的《留题仙都观》,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ù dào bù fù sòng huáng tí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留题仙都观》
内容: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辛苦。
安得独従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留题仙都观》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抟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长辛苦。
安得独従逍遥君,
泠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于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人世间无常变化的思考。

诗的开篇,苏轼描述了山前江水奔流不息,山上的松柏苍翠而古老。舟中的行人纷纷离去,古往今来的变迁如同秋草凋零。这些景象展示了人事的无常和世事的流转。

接着,苏轼描述了仙都观的壮丽景象,仙都楼观高耸入云,真人王远在此修炼长生之道。真人驾驭飞符,驱动仙气,向百灵祈福。诗中提到不再诵读《黄庭经》,暗示苏轼希望通过悟道而非书本来追寻真理。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描绘了真人乘坐龙车、虎驾而来,宛如旋风席卷紫清之地。真人厌倦了尘世的纷扰,不回头看一眼,视生死如朝夕的变幻。他认为修仙之道并非无人能学,而是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辛苦与努力,如同餐霞而绝粒。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渴望能够与逍遥君共行,自如地驾驭风云,超越世俗的束缚,独自行走于超脱尘世的境地。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仙境和真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超越尘世、追求永恒的向往,同时也呈现了对现实世界无常变化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ān qián jiāng shuǐ liú hào hào, shān shàng cāng cāng sōng bǎi lǎo.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
zhōu zhōng xíng kè qù fēn fēn, gǔ jīn huàn yì rú qiū cǎo.
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kōng shān lóu guān hé zhēng róng, zhēn rén wáng yuǎn yīn cháng shēng.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
fēi fú yù qì cháo bǎi líng, wù dào bù fù sòng huáng tíng.
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
lóng chē hǔ jià lái xià yíng, qù rú xuàn fēng tuán zǐ qīng.
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
zhēn rén yàn shì bù huí gù, shì jiān shēng sǐ rú zhāo mù.
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
xué xiān dù shì qǐ wú rén, cān xiá jué lì zhǎng xīn kǔ.
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辛苦。
ān dé dú cóng xiāo yáo jūn, líng rán chéng fēng jià fú yún, chāo shì wú yǒu wǒ dú xíng.
安得独従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行。
韵脚: 拼音:wù dào bù fù sòng huáng tíng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悟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 同本义 悟,觉也。--《说文》 悟彼蟋蟀唱。--《文选·谢混游西池诗》 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 未悟见出,意不自得。--《后汉书·张醫传》 悟已往之不谏。--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闻而悟之。--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 悟大光明法。--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凝而认清);悟心(悟性。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宗(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悟悦(因了悟而喜悦);悟理(领会道理) 悟wù ⒈理解,领会,明白领~。已~。 ⒉觉醒,睡醒,泛指醒过来觉~。醒~。新~。恍然大~。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诵 (形声。从言,甬声。本义背诵、朗读) 同本义 诵,讽也。--《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宴居有师工之诵。--《国语·楚语》 子路终身诵之。--《论语·子罕》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默记和背诵);诵笃笃(叽叽咕咕,嘟嘟噜噜);诵咏(诵 诵sòng ⒈背读,用抑扬高低的腔调念背~。朗~。 ⒉述说,陈述~功。 ⒊诗篇作~。 ⒋〈古〉通"讼"。公开。

:黄〈形〉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騰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 黄huáng ⒈像油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金~。~金。菜花~。 ①黄的颜色。 ②腐朽堕落的收缴及焚烧~色书刊。 ⒉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此事~不了。 ⒊指黄河引~工程。 ⒋ ①菊花。 ②黄花菜,又名"金针菜"。 ⒌ ⒍ ①地下的泉水。 ②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者所谓的"阴间"。 ⒎黄山,在安徽省~山天下绝。 ⒏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的简称。

:庭〈名〉 (形声。从广,廷声。广,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堂阶前的地坪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又如庭闱( 庭tíng ⒈院子~院。前~。 ⒉厅堂大~。洒扫~内。 ⒊审判案件的地方或机构法~。开~。~长。 ⒋〈古〉通"廷"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