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剡曲归何时

"剡曲归何时"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2:45:41


简介: “剡曲归何时”出自宋代陆游的《之广都憩铁像院》,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àn qū guī hé shí,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出处: 《之广都憩铁像院》
内容:
岁暮天苦寒,风雨复乘之。
道边得古寺,欣然具晨炊。
瘦树立中庭,断蔓络短篱。
小僧为返炉,童子烧槁枝。
坐令手足柔,髭间失冰凘。
敬礼龛中像,尽读庑下碑。
少年志四方,故里了不思;晚知行路难,更觉游子悲。
一官始巴(上棘下火),剡曲归何时
置之勿复道,烂醉忘天涯。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之广都憩铁像院》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岁暮天苦寒,风雨复乘之。
冬天临近,天气寒冷,风雨交加。

道边得古寺,欣然具晨炊。
在路边发现一座古寺,高兴地准备早餐。

瘦树立中庭,断蔓络短篱。
院子里有瘦弱的树木,篱笆上的蔓藤已经断裂。

小僧为返炉,童子烧槁枝。
小和尚回来生火,小孩子烧干枯的树枝。

坐令手足柔,髭间失冰凘。
坐着使手脚变得柔软,胡须上的冰霜融化了。

敬礼龛中像,尽读庑下碑。
恭敬地向神龛中的佛像行礼,读完了庙宇下的碑文。

少年志四方,故里了不思;
年轻时有远大的志向,不再思念故乡;

晚知行路难,更觉游子悲。
晚年才知道行路艰难,更加感到身为游子的悲哀。

一官始巴(上棘下火),剡曲归何时。
曾经担任一官之后,开始迷失方向,不知何时能回到剡曲(指故乡)。

置之勿复道,烂醉忘天涯。
放下这些烦恼,不再追求名利,陶醉其中,忘却天涯。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天来到一座古寺,感受到岁末的凄凉和自然的荒凉景象。通过描写寺庙的景物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在岁末的寒冷中,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艰辛的感受。最后,作者放下了对名利的追求,选择陶醉于自然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陆游独特的情感和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uì mù tiān kǔ hán, fēng yǔ fù chéng zhī.
岁暮天苦寒,风雨复乘之。
dào biān dé gǔ sì, xīn rán jù chén chuī.
道边得古寺,欣然具晨炊。
shòu shù lì zhōng tíng, duàn màn luò duǎn lí.
瘦树立中庭,断蔓络短篱。
xiǎo sēng wèi fǎn lú, tóng zǐ shāo gǎo zhī.
小僧为返炉,童子烧槁枝。
zuò lìng shǒu zú róu, zī jiān shī bīng sī.
坐令手足柔,髭间失冰凘。
jìng lǐ kān zhōng xiàng, jǐn dú wǔ xià bēi.
敬礼龛中像,尽读庑下碑。
shào nián zhì sì fāng, gù lǐ liǎo bù sī wǎn zhī xíng lù nán, gèng jué yóu zǐ bēi.
少年志四方,故里了不思;晚知行路难,更觉游子悲。
yī guān shǐ bā shàng jí xià huǒ, shàn qū guī hé shí.
一官始巴(上棘下火),剡曲归何时。
zhì zhī wù fù dào, làn zuì wàng tiān yá.
置之勿复道,烂醉忘天涯。
韵脚: 拼音:shàn qū guī hé shí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剡〈名〉shan 古县名 水名,即剡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剡 yan (形声。从刀,炎声。本义削) 削;削尖 剡,锐利也。--《说文》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论》 曾枝剡棘。--《楚辞·橘颂》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又如剡章(削牍写成奏章。泛指写奏章);剡麻(缀缉麻缕) 举,举起 剡yǎn ⒈〈古〉尖,锐利,削尖~棘。~木为矢。 ⒉〈古〉举起。 剡shàn ⒈剡溪,在浙江省。

:曲〈形〉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迂曲;婉转 曲qǔ ⒈文体名。能唱、能歌或供表演的一种文词散~。歌~。戏~儿。小~子。 ⒉歌谱歌~。作~。~高和寡。~终奏雅。 曲( ⒍黡、 ⒍麴)qū ⒈弯,跟"直"相对~折。弯~。~径。~尺。 ⒉不公正,不合理~意。~解。~从。 ⒊弯曲的地方河~。 ⒋偏僻隐秘的地方乡~。心~。 ⒌局部,不全~见。 ⒍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其酶类的发酵剂或糖化剂,一般用大麦、大豆、麸皮等培养微生物制成酒~。

:归 (会意。从止,从媎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 归kuì 1.通"馈"。赠送。 2.通"愧"。惭愧。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