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来寻古岩路

"来寻古岩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5 09:09:57


简介: “来寻古岩路”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晓出古岩呈宗伟、子文》,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ái xún gǔ yán l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晓出古岩呈宗伟、子文》
内容:
晓风生小寒,岚润浥巾屦。
宿云埋树黑,奔溪转山怒。
东方动光彩,晃晃金钲吐。
千峰森隐现,一气澹回互。
平生癖幽讨,邂逅饱新遇。
那知尘满甑,晨炊午未具。
不愧忍饥面,来寻古岩路
稻粱亦易谋,烟霞乃难痼。
持此慰龟肠,搜枯尚能句。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晓出古岩呈宗伟、子文》是宋代范成大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走出古岩,向宗伟和子文呈上。
晨风轻拂,微寒渗入云雾中。
朝霞湿润了巾履。
宿云藏匿在黑暗的树林里,
山溪奔腾而下,显露出咆哮之势。
东方的光彩开始闪烁,
金钲摇曳发出耀眼的光芒。
千峰苍翠隐现,宛如交相辉映。
我心悠然而回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我一直以来都喜爱寻求幽静之地,
偶然的邂逅带来了新的机缘。
然而我并不知道,尘土已满甑,
早餐尚未准备好。
我不以面对饥饿为愧疚,
我来到这古岩的路上,
因为我知道,谋生并不难,
但追求烟霞之美却并非易事。
我带着这份心境安慰自己,
即使岁月已将我消磨得差强人意,
我依然能够从枯寂中寻找到美丽的诗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晨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作者范成大在古岩中的经历和感悟。诗人感叹清晨的微寒和晨风,以及朝霞的美丽,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之处。他用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山溪奔腾的景象,以及东方光彩的闪烁。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千峰苍翠交相辉映的景象,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融为一体的心境。

诗人范成大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幽静之地的喜爱和向往,同时强调了偶然的邂逅所带来的新机缘。他通过描述尘土满满的甑和未准备好的早餐,表达了生活中的琐碎和不完美,但他并不以此为愧。他认为谋生并不难,但要追求烟霞之美却需要付出努力。

最后,诗人以寻找美丽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心境安慰,他坚信即使岁月已将自己消磨得差强人意,仍然能够从枯寂中找到美的存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美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范成大的心境与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幽静之地的向往以及对美的追求。诗人范成大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ǎo fēng shēng xiǎo hán, lán rùn yì jīn jù.
晓风生小寒,岚润浥巾屦。
sù yún mái shù hēi, bēn xī zhuǎn shān nù.
宿云埋树黑,奔溪转山怒。
dōng fāng dòng guāng cǎi, huàng huǎng jīn zhēng tǔ.
东方动光彩,晃晃金钲吐。
qiān fēng sēn yǐn xiàn, yī qì dàn huí hù.
千峰森隐现,一气澹回互。
píng shēng pǐ yōu tǎo, xiè hòu bǎo xīn yù.
平生癖幽讨,邂逅饱新遇。
nǎ zhī chén mǎn zèng, chén chuī wǔ wèi jù.
那知尘满甑,晨炊午未具。
bù kuì rěn jī miàn, lái xún gǔ yán lù.
不愧忍饥面,来寻古岩路。
dào liáng yì yì móu, yān xiá nǎi nán gù.
稻粱亦易谋,烟霞乃难痼。
chí cǐ wèi guī cháng, sōu kū shàng néng jù.
持此慰龟肠,搜枯尚能句。
韵脚: 拼音:lái xún gǔ yán lù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 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 寻(尋)xún ⒈找,探求~找。~觅。~访。~求。~根究底。 ⒉随即,不久~即。 ⒊〈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十六尺为常◇来用"寻常"〈表〉平常、普通的意思。 ⒋ ⒌ ⒍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

:岩 (形声。从山,严声。岩”为会意字。从山,从石。本义高峻的山崖) 同本义 嵌岩窦穴。--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高岩峭壁。--宋·沈括《梦溪笔谈》 植土龛岩。 又如岩电(山崖间的闪电);岩阿(山崖旁边凹下的地方);岩徼(山崖边远的地方);岩下(山崖之下);岩饰(岩壁上的雕饰) 山峰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楚辞》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高山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鲍照《登庐山诗》 又如岩岫(山崖峰峦);岩隈(深山曲折处) 石穴,石窟 岩(巖、喦)yán ⒈高峻的山崖千~万转路不定。 ⒉险峻,险要~阻。 ⒊岩石,构成地壳的石头山~。花岗~。火成~。 岩niè 1.地名。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