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俚耳谁知音

"俚耳谁知音"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0 07:16:56


简介: “俚耳谁知音”出自宋代文同的《静中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ǐ ěr shéi zhī y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出处: 《静中吟》
内容:
客去复掩户,高松下清阴。
微风动其间,对语双珍禽。
幽人独凭几,听此古意深。
起来南窗下,被以朱弦琴。
弹之代佳话,俚耳谁知音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文同
诗人介绍: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翻译:

《静中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静中吟》
客去复掩户,高松下清阴。
微风动其间,对语双珍禽。
幽人独凭几,听此古意深。
起来南窗下,被以朱弦琴。
弹之代佳话,俚耳谁知音。

中文译文:
客人离去后,重新关上门户,高大的松树下有清凉的阴影。
微风在其中轻轻吹动,鸟儿成对地相互呼语。
孤独的人独自倚着桌几,倾听这古老的意境,深深地感受其中的情趣。
起身来到南窗下,用朱红色的琴弦覆盖着。
弹奏它,代表了美好的故事,但是平凡的耳朵又有谁能够理解这音乐的美妙呢?

诗意和赏析:
《静中吟》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场景,以及这个场景中的一系列情景和情感。诗人描述了客人离去后的宁静,高大的松树为这个地方带来了清凉和阴影。微风轻拂之间,鸟儿在树间呼语,增添了一份生动和活泼的氛围。

接着,诗人将焦点转向一个孤独的人,他独自倚靠着桌几,专注地倾听着周围的声音。他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古老的意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绪。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通过描写这个幽静的场景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传统情感的追求和理解。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寂寞和无人理解的心境。诗人离开了原本的位置,来到南窗下,用朱红色的琴弦覆盖着。这里的琴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心灵寄托和表达方式,他弹奏琴弦,试图传达出美好的故事和情感,但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音乐之美。这种孤独和无人理解的心情,增加了诗词的深度和情感内涵。

《静中吟》通过对自然景物、情感状态和孤独心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情感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抒发了他在寂寞和无人理解中的心情。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内心体验,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kè qù fù yǎn hù, gāo sōng xià qīng yīn.
客去复掩户,高松下清阴。
wēi fēng dòng qí jiān, duì yǔ shuāng zhēn qín.
微风动其间,对语双珍禽。
yōu rén dú píng jǐ, tīng cǐ gǔ yì shēn.
幽人独凭几,听此古意深。
qǐ lái nán chuāng xià, bèi yǐ zhū xián qín.
起来南窗下,被以朱弦琴。
dàn zhī dài jiā huà, lǐ ěr shéi zhī yīn.
弹之代佳话,俚耳谁知音。
韵脚: 拼音:lǐ ěr shéi zhī yīn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俚〈名〉 (形声。从人,里声。本义聊赖) 同本义,赖以生活或依靠的事物 俚,聊也。--《说文》。按,聊者,赖也。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其画无俚之至耳。--《汉书·李布栾布田叔传》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俚 〈形〉 民间 粗俗 非鄙俚之言所能具。-- 俚lǐ ⒈民间的,通俗的~语。~歌。 ⒉聊,依赖。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 耳 ěr ①〈古〉语气词。表示肯定或罢了的意思且吾所为者极难~。(《史记·刺客列传》)、如反覆手~。(《史记·陆贾传》) ②耳朵~聋。 ③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④位置在两旁的~门(大门两旁的小门)。 【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青年男女之间十分亲近)。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相互。 【耳聪目明】形容视听灵敏。 【耳目】 ①见闻~不广。 ②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影响。濡沾湿;润泽。 【耳食之谈】见【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又作耳食之谈。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而且凑近耳朵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耳提附耳。面当面。 【耳蜗】〈生〉内耳的组成部分。形似蜗牛壳,故名。内有淋巴液和听神经,是听觉感受器官。 【耳咽管】见【咽鼓管】。 【耳语】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 耳réng 1.见"耳孙"。

:谁 (形声。从言,隹声。金文字形,象鸟在叫。①基本义什么人。《左传·隐公元年》其谁曰不然?”②什么。《说文》何也。”) 哪个人或哪些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又如那是谁;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谁承望(谁想到);谁家子(谁,何人);谁子(谁氏,何人);谁当(谁人,何人) 某人 每个人 表示疑问。指事物,相当于什么” 谁shéi(又读shuí)代词。 ⒈疑问代词。什么人~在说话? ⒉任何人这件事~都能做。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 音yīn ⒈声声~。 ⒉消息~讯。佳~。 ⒊音节,听觉上感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字一~。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