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勤织也无衣

"勤织也无衣"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20:39:31


简介: “勤织也无衣”出自明代张邦奇的《冬日杂咏(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n zhī yě wú y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冬日杂咏(三首)》
内容:
满目悲生事,玄阴梗夕晖。
对村灯焰冷,穿幄笛声微。
改火仍逋旧,饥年半习非。
枉教啼络纬,勤织也无衣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张邦奇
诗人介绍: (1484—1544)浙江鄞县人,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间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学宗程朱,躬修力践。与王守仁友善,论学则不合。卒谥文定。有《学庸传》、《五经说》、《兀涯汉书议》、《环碧堂集》、《纾玉楼集》及《四友亭集》。
翻译:

《冬日杂咏(三首)》是明代张邦奇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目悲生事,玄阴梗夕晖。
对村灯焰冷,穿幄笛声微。

改火仍逋旧,饥年半习非。
枉教啼络纬,勤织也无衣。

中文译文:
眼中充满着悲伤的生活,深沉的阴暗挡住了夕阳的光辉。
对着农村的灯火,感受到寒冷,夜幕中传来微弱的笛声。

虽然曾改换火种,但仍然无法摆脱旧时的困境,经历了半年的饥荒和不幸。
白白地让眼泪湿润了纱织,辛勤地织造却无法得到衣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冬日的凄凉景象和农民的艰难生活。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村的生活困境和人们的痛苦的关注。

诗中的"满目悲生事"和"玄阴梗夕晖"揭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悲苦感受。冬日的阴暗与夕阳的光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农村的贫困和困境。

"对村灯焰冷,穿幄笛声微"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农村的灯火虽然燃热,却无法温暖人们的心灵。夜幕中微弱的笛声,增添了一种寂寞的气氛。

"改火仍逋旧,饥年半习非"描述了作者对改变困境的努力和无奈。尽管曾经努力改变,但仍然无法摆脱旧时的束缚,饥荒和不幸的经历也令人难以忘怀。

"枉教啼络纬,勤织也无衣"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无奈和辛酸。诗中的"啼络纬"指的是纺纱织布,意味着辛勤的劳动,但最终却无法得到衣物,显示了农民的贫困和困境。

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揭示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它既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描写,也是对社会不公的呼声,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ǎn mù bēi shēng shì, xuán yīn gěng xī huī.
满目悲生事,玄阴梗夕晖。
duì cūn dēng yàn lěng, chuān wò dí shēng wēi.
对村灯焰冷,穿幄笛声微。
gǎi huǒ réng bū jiù, jī nián bàn xí fēi.
改火仍逋旧,饥年半习非。
wǎng jiào tí luò wěi, qín zhī yě wú yī.
枉教啼络纬,勤织也无衣。
韵脚: 拼音:qín zhī yě wú yī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去声五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勤〈动〉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勤,劳也。--《说文》 文王既勤止。--《诗·周颂·赍》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 厥父母勤劳稼穑。--《书·天逸》 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楚辞·天问》 会数而礼勤。--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勤且艰若此。--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忧勤国事。--《明史》 好学而不勤问。--《国语·晋语》 四体不勤。--《论语·微子》 勤而无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以贪勤民 勤qín ⒈努力,尽力,跟"懒"相对~快。~奋。~学苦练。~俭节约。~劳致富。 ⒉劳,辛苦,跟"逸"相对~劳。业精于~。四体不~,五谷不分。 ⒊经常,次数多~看书报。来往很~。"廑"另见"仅(廑)"。 ⒋按规定时间工作或劳动出~。考~。 ⒌公务或杂务工作外~。值~。~务。 ⒍周到,尽心殷~款待。

:织 (形声。从糸,埴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 同本义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 织(織)zhī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绸、布、衣物等~布。~毛毯。编~凉席。 织zhì 1.用染丝织成的丝织品。 2.通"帜"。旗帜;标志。

:也 亦表示同样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表示转折或让步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 表示强调 表示选择,还是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又如也是(还是) 也 语气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 也yě ⒈副词。 ①〈表〉同样,并行等玉米~叫包谷。你~好,他~好。 ②〈表〉加强语气。常跟"再"、"连"、"一点"等连用再~不敢。连一文钱~没有。一点~没错。 ③〈表〉转折或让步。常跟"虽然"、"即使"等连用虽然没有见过,~听别人说过。即使困难再大,~要设法克服。 ④〈表〉委婉或无可奈何倒~罢了。~只好这样。 ⒉文言助词。 ①在句末。〈表〉判断或肯定朱德,四川仪陇人~。 ②在句末。〈表〉疑问或感叹何~?威武~! ③在句中。〈表〉停顿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⒊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