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泚笔径烦书上瑞

"泚笔径烦书上瑞"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7:13:27


简介: “泚笔径烦书上瑞”出自宋代陈造的《再次韵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bǐ jìng fán shū shàng ruì,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再次韵二首》
内容:
雪神不袖嘘枯手,嗣岁丰登预告成。
泚笔径烦书上瑞,载途况已沸欢声。
骑驴有客搜新句,扶路何人趁晚晴。
一笑与渠分乐事,的知琼露胜宜城。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造
诗人介绍: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翻译:

《再次韵二首》是宋代陈造创作的诗词作品。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神不袖嘘枯手,
嗣岁丰登预告成。
泚笔径烦书上瑞,
载途况已沸欢声。

骑驴有客搜新句,
扶路何人趁晚晴。
一笑与渠分乐事,
的知琼露胜宜城。

诗词的中文译文:
雪神不收拾干枯的手,
预示着来年丰登的丰收已经到来。
笔墨纷繁地记录着吉祥的瑞兆,
而沿途的行人已经充满了喜悦的声音。

骑驴的游客在寻找新的诗句,
有人倚着路边,趁着晴朗的傍晚。
一声笑声与他分享快乐,
他们都知道琼露胜过宜城的美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收的景象,以及人们在丰收季节中的喜悦和快乐。诗人通过运用象征和意象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们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诗中提到的"雪神"可能是指雪后寒冷的冬季,而"不袖嘘枯手"则表达了冬季已经过去,春天的丰收即将到来的预兆。这种转折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和希望。

其次,诗中提到的"泚笔径烦书上瑞"和"载途况已沸欢声"表明了大家纷纷记录着吉祥的瑞兆,而且沿途的行人都充满了喜悦的声音。这些描写展现了人们在丰收季节中的欢欣和喜悦,也传递了社会的繁荣和团结的氛围。

然后,诗中描绘了一个骑驴的游客,他在寻找新的诗句,倚在路边,享受着晴朗的傍晚。这个形象象征着诗人自己,也代表了文人墨客在丰收季节中积极创作,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一笑与渠分乐事,的知琼露胜宜城"表达了一种友情和分享的精神,也传递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友谊的重视。"琼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好和珍贵,"宜城"则代表着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重。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丰收季节为背景,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情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同时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欢乐和友情的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uě shén bù xiù xū kū shǒu, sì suì fēng dēng yù gào chéng.
雪神不袖嘘枯手,嗣岁丰登预告成。
cǐ bǐ jìng fán shū shàng ruì, zài tú kuàng yǐ fèi huān shēng.
泚笔径烦书上瑞,载途况已沸欢声。
qí lǘ yǒu kè sōu xīn jù, fú lù hé rén chèn wǎn qíng.
骑驴有客搜新句,扶路何人趁晚晴。
yī xiào yǔ qú fēn lè shì, de zhī qióng lù shèng yí chéng.
一笑与渠分乐事,的知琼露胜宜城。
韵脚: 拼音:cǐ bǐ jìng fán shū shàng ruì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泚 (形声。从水,此声。本义清澈的样子) 同本义 泚,清也。--《说文》 又如清泚(清澈) 通玼”。鲜明的样子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诗·邶风·新台》 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宋·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 泚 冒汗 其颡有颡。--《孟子》 又如泚泚(汗出貌);泚颊(汗流脸颊);泚颜(犹汗颜) 用笔蘸墨 泚cǐ 1.鲜明貌。 2.冒汗;汗出貌。 3.清澈。 4.指清水。 5.渍,蘸。 6.指涂抹。 7.方言。指因风的作用而水分蒸发。 泚zǐ 1.古水名。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 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 笔 bǐ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蜡~、粉~。 ②(写字、画画、作文等的)笔法运~得当。 ③用笔写出代~。 ④笔画二字有两~。 ⑤量词一~帐、一~好字。 【笔触】书画、文学作品等的笔法,格调锋利的~。 【笔调】文章风格~清新。 【笔端】写作、写字、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 【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很新颖。 【笔锋】 ①笔尖。 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气势。 【笔供】用笔写出来的供词。与口供相对。 【笔画笔顺检字法】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 【笔记文】文体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力】写字、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刚劲。 【笔路】 ①笔法。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奇特。 【笔势】 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 ②文章的气势。 【笔削】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称削◇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笔记录。削删改。 【笔意】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写字、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功力。也指诗文的意境。 【笔札】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指写的文章。 【笔战】用文章来进行辩论,打官司,与舌战相对。 【笔者】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多为作者的自称)。

:径 经过,行经 径,过也。--《广雅》 夜径泽中。--《汉书·高帝纪》。按,行也。 又如径历(经过);径复(往返,迂回曲折) 径 南北为径 径 (形声。从彳,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 径(徑)jìng ⒈小路山~。曲~。〈引〉取道,经过夜~泽中。〈喻〉达到目的之方法找门~。取捷~。 ⒉直往,直接,直截了当~往。~自去。~向对方联系。 ⒊[直径]两端以圆周为界,经过圆心的直线。又称直径的长度井口~三尺。 ⒋[半径]圆心到圆周的直线。 ⒌ ⒍ 径jīng 1.经过;行经。 2.南北为径。参见"径轮"。

:烦 (会意。从页,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烦,热头痛也。--《说文》 烦则喘喝。--《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唐·杜甫《兵车行》 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左传·昭公元年》 又如心烦(心里烦躁);烦积(烦闷积郁);烦困(烦躁疲劳);烦怨(烦恼怨恨) 通繁”。烦琐;繁多 烦 fán ⒈急躁,苦闷~躁。~闷。心~。莫~恼。 ⒉多、乱、杂~琐。要言不~。~言饰辞,而无实用。 ⒊敬词。〈表〉请、托~劳。~托。麻~。相~。~大巫妪(大巫婆)为入报河伯。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 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书(書)shū ⒈写,记载~写。奋笔疾~。大~特~。 ⒉文字读其~。读~破万卷。 ⒊信家~。来~已收。 ⒋文件证~。决心~。倡议~。 ⒌装订成册的著作~籍。著~立说。 ⒍字体楷~。行~。草~。 ⒎《尚书》的简称。 ⒏称某些曲艺说~。鼓~。 ⒐ ①汉字的书写法则。 ②汉字的书写艺术,也省称"书"~画展览。 ⒑ ⒒ ⒓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瑞 (形声。从玉,聑声)声。本义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同本义 瑞,以玉为信也。--《说文》 掌玉瑞器之藏。--《周礼·典瑞》。注;符信也,人执以见曰瑞。” 成六瑞益王所用镇圭也。--《周礼·小行人》 以圭为瑞。--《礼记·礼器》 司马请瑞。--《左传·哀公十四年》 又如瑞珪(天子赐的作为凭信的圭玉);瑞节(玉节;瑞与节);瑞令(符命);瑞玉(玉制信物) 吉祥的事物 世间谓之圣王之瑞,为圣母来矣。--《论衡·指瑞》 又如瑞桢(吉祥) 征兆 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 瑞ruì ⒈迷信者所谓的"吉凶预兆"自己认为是嘉~,就是嘉~。不吉之~。特指吉兆,吉利的~气。~雪兆丰年。 ⒉〈古〉用作凭证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