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皂盖朱轓一日东

"皂盖朱轓一日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7:43:33


简介: “皂盖朱轓一日东”出自宋代贺铸的《送周开祖出守鄱阳》,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ào gài zhū fān yī rì d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送周开祖出守鄱阳》
内容:
三尺京尘衮衮中,略无闲地贮清风。
鲈鱼菰菜经年别,皂盖朱轓一日东
俗眼强分青白在,芳樽未觉圣贤空。
鄱阳不乏江山助,高兴都庐属谢公。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贺铸
诗人介绍: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翻译:

《送周开祖出守鄱阳》是宋代贺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贺铸送别周开祖出任鄱阳守的场景,表达了对周开祖的祝福和对鄱阳地区的美好祝愿。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三尺京尘衮衮中,略无闲地贮清风。
鲈鱼菰菜经年别,皂盖朱轓一日东。
俗眼强分青白在,芳樽未觉圣贤空。
鄱阳不乏江山助,高兴都庐属谢公。

这首诗词以贺铸送别周开祖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周开祖离开京城的繁忙景象,表达了他对周开祖的敬佩和祝福之情。诗中提到的“三尺京尘”指的是繁忙的京城,而“衮衮中”则强调了繁忙的氛围。诗中还提到了“贮清风”,意味着周开祖在繁忙中仍然保持着清新的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鲈鱼菰菜经年别,皂盖朱轓一日东”表达了周开祖离开家乡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而他的行程却只是一天的东行。这里使用了鲈鱼和菰菜作为象征,暗示着周开祖离开家乡已经很久,而他的归来却只是一瞬间。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俗眼强分青白在,芳樽未觉圣贤空”,表达了贺铸对于世俗眼光的不屑和对真正的圣贤之士的珍视。他认为世俗眼光无法真正辨别贤与不肖,而真正的圣贤之士却往往被埋没。

最后两句“鄱阳不乏江山助,高兴都庐属谢公”表达了对鄱阳地区的美好祝愿。贺铸认为鄱阳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而周开祖作为鄱阳的守护者,将会得到江山的助力。他希望周开祖能够在鄱阳地区取得成功,成为高兴都庐的主人,也就是成为谢公(指谢安)一样的贤明官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表达祝福之情,展现了贺铸对周开祖和鄱阳地区的赞美和美好祝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ān chǐ jīng chén gǔn gǔn zhōng, lüè wú xián dì zhù qīng fēng.
三尺京尘衮衮中,略无闲地贮清风。
lú yú gū cài jīng nián bié, zào gài zhū fān yī rì dōng.
鲈鱼菰菜经年别,皂盖朱轓一日东。
sú yǎn qiáng fēn qīng bái zài, fāng zūn wèi jué shèng xián kōng.
俗眼强分青白在,芳樽未觉圣贤空。
pó yáng bù fá jiāng shān zhù, gāo xìng dōu lú shǔ xiè gōng.
鄱阳不乏江山助,高兴都庐属谢公。
韵脚: 拼音:zào gài zhū fān yī rì dō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皂 皂斗的略称(指栎实、柞实等),其壳斗煮汁,可以染黑,本作皁”,后作皂” 一日山林,其植物宜皂物。--《周礼·地官·大司徒》 又如皂物(柞栗之类。可做黑色染料) 一种洗涤用品,肥皂的略称 旧时衙门内的差役 官府坐在三堂上,叫值日的皂头把万中书提了进来。--《儒林外史》 又如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形容捉拿人时凶猛而迅速);皂快壮健(捕快壮卒);皂快(捕快;缉捕差役);皂头(旧时衙门差役的头目);皂舆(皂人与舆人。古代贱役的两种小吏); 皂衣(借指下吏);皂役(旧时官衙中的差役 皂(皁)zào ⒈黑色~花。 ⒉奴隶,差役~隶。 ⒊槽,马槽牛骥同一~。 ⒋ ⒌

:盖 (形声。从苃,盍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左传·襄公十四年》 又如苫盖(茅草覆盖物) 雨伞 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宋·苏轼《教战守》 车篷 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庭有枇杷 盖(蓋)gài ⒈遮蔽器物的东西茶杯~。瓶~子。锅~儿。 ⒉〈古〉遮阳遮雨的用具华~。 ⒊遮掩,蒙上覆~。~住。~被子。 ⒋建筑~房子。~高楼。 ⒌打上~手印。~公章。 ⒍压倒,超过,没有人比得上气~山河。功~五帝。~世英雄。 ⒎动物的甲壳龟~。蟹~。 ⒏文言虚词。 ①发语词~闻。 ②大概~近年之事。 ③连词。〈表〉原因为何不知,~未学也。 ⒐〈古〉通"盍"∥不。 ⒑见gě。 盖(蓋)gě ⒈姓。 ⒉见gài。 盖hé 1.通"盍"∥不。 2.通"盍"∥。 3.通"阖"。门扇。 盖hài 1.桅。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指朱色的物品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姓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当时任泰安知府,善诗画。)--清·姚鼐《登泰山记》 朱 朱色,大红色 。古代称为正色 网户朱缀。--《楚辞·招魂》 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墨子·明鬼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zhū ⒈大红色~门(〈古〉又用作豪门的代称)。 ⒉ 朱shū 1.见"朱提"。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昫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 天)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日rì ⒈太阳~出。~落。 ⒉白天,跟"夜"相对夜以继~。 ⒊天,一昼夜今~。明~。〈引〉某一天生~。纪念~。 ⒋〈表〉一段时间夏~。昔~。来~方长。 ⒌ ⒍ ⒎ ⒏ ①天这些~子太忙。 ②生活~子会越来越好。 ③指某一天今天是她过生的~子。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