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K 括囊又何谢

"括囊又何谢"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9:46:14


简介: “括囊又何谢”出自宋代邵雍的《高竹八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uò náng yòu hé xiè,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出处: 《高竹八首》
内容:
高竹已可爱,况在垂杨下。
幽人无轩冕,得此自可诧。
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
贾生若知此,恸哭亦自罢。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邵雍
诗人介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翻译:

《高竹八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竹已可爱,况在垂杨下。
幽人无轩冕,得此自可诧。
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
贾生若知此,恸哭亦自罢。

中文译文:
高高的竹子已经很可爱,更何况它生长在垂柳的旁边。
隐居在幽静之地的人,没有华丽的官服,却得到了这样美好的环境,真是令人惊叹。
尽管我不能用金钱来回报这一切,但又何需感谢?
如果贾生(指贾谊)知道这种境况,他哭泣的悲伤也会自行停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高竹和垂柳共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幽静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高竹作为诗中的主题,象征着高洁、纯正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与垂杨结合在一起,更增添了一种柔美和宁静的氛围。这种景象使得幽居之人感到惊奇和满足,他们无需世俗的权势和名利,仅仅通过与自然相融,就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贾生(指贾谊),他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作者暗示,如果贾生能够体会到这样的幸福和自然之美,他对世俗的痛苦和无奈也会有所释然。这里并不是在贬低世俗之物,而是在强调自然本真的价值和力量,以及与自然相处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高竹和垂柳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与自然融合,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远离尘嚣和烦恼。这首诗词传递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gāo zhú yǐ kě ài, kuàng zài chuí yáng xià.
高竹已可爱,况在垂杨下。
yōu rén wú xuān miǎn, dé cǐ zì kě chà.
幽人无轩冕,得此自可诧。
wǎng chǐ jì bù néng, kuò náng yòu hé xiè.
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
jiǎ shēng ruò zhī cǐ, tòng kū yì zì bà.
贾生若知此,恸哭亦自罢。
韵脚: 拼音:kuò náng yòu hé xiè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括〈动〉 (形声。本义结,扎束)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括,絜也。--《说文》。按,絜者,束也。 括囊。--《易·坤》。注结也。” 括,约束也。--《韩诗章句》 卫北宫括。--《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 羌人括领。--《淮南子·齐俗》 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括囊(结扎袋口);括发(束发);括结(结扎;捆缚);括约肌 引申为约束 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孔丛子》 阻滞;闭塞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括 guā ⒈〈方〉包容一塌~子(一股脑儿,全部)。 ⒉见kuò㈠。 括kuò ⒈包容包~。概~。囊~。 ⒉束,结扎~发(束结头发)。~约肌(在管道开口处,能收缩、扩张的肌肉)。 ⒊箭的末端寻景追~(景日光)。

:囊揣 同囊膪” 囊膪 囊〈名〉 (形声。大篆字形象两头扎起的口袋。本义有底的口袋) 同本义 囊,橐也。--《说文》 括囊。--《易·坤》。疏所以贮物。” 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传小曰橐,大曰囊。” 所载不过囊衣。--《汉书·王吉传》。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药囊提轲。--《战国策·燕策》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马中锡《中山狼传》 置书囊中。--唐·李朝威《柳毅传》 锥 囊nāng 囊náng ⒈口袋,盛物的袋子麻布~。探~取物。~空如洗。 ⒉像口袋的东西胆~。 ⒊用口袋盛物~米。~沙堵水。 ⒋

: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又,手也,象形。--《说文》。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又 复,再,再一次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衣》 天命不又。--《诗·小雅·小宛》 又命之。--《仪礼·燕礼》 又试之鸡。--《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读了又读;又是他;又问;又起个窖儿(比喻多费了一道手续);又称;又说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 又yòu副词。 ⒈再,更,〈表〉重复或继续她~立了大功。看了~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生。 ⒉〈表〉加重语气,更进一层你~不笨。天气闷热,~没有风。 ⒊〈表〉几项平列关系~红~专。~多~快~好~省。 ⒋〈表〉转折,有"可是"的意义想出去走走,~怕下大雨。 ⒌〈表〉有矛盾的两件事他~想去看画展,~想去看电影,拿不定主意。 ⒍〈表〉某种范围以外另有补充她领到奖状,~领到奖金。 ⒎再加上,还有二十~六年。二~三分之一。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谢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同本义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唐·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谢xiè ⒈感激~ ~你。感~。 ⒉道歉,认错~过。~罪。 ⒊〈古〉告诉多~后世人。 ⒋推辞,辞别~绝。~客。 ⒌衰亡,凋落新陈代~。花~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