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册府譌文倏校雠

"册府譌文倏校雠"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8:09:44


简介: “册府譌文倏校雠”出自宋代强至的《送记注杨学士被诏赴阙》,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è fǔ é wén shū jiào chó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送记注杨学士被诏赴阙》
内容:
学士声先压并游,词源浩荡浸昆丘。
九重紫殿三题就,万里青云数刻收。
天子临轩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优。
翰林试笔寻挥写,册府譌文倏校雠
京邑纷华非所好,乡邦偃宴得其求。
始看别酒倾同舍,早听欢谣载两州。
严诏飞来批凤尾,近班归去立螭头。
一年父老漫留寇,四世公台将至彪。
即日金銮开步武,往时驷马减风流。
蹉跎旧掾瞻行色,渐老从军祗自羞。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强至
诗人介绍: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翻译:

《送记注杨学士被诏赴阙》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此诗以送别杨学士赴阙任职为主题,表达了对杨学士的赞美和祝福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学士声名早已超越同辈游学的声望,诗文源远流长,广泛润泽四方。在九重紫殿三次题字的荣誉之下,他的声望已经如云般遥远。天子亲临宝座,将他列为第二位,春官奏章和卷册中都赞誉他的卓越才华。他在翰林院中试笔,寻找灵感,写下杰出的文章,经过册府的校对,文采更加熠熠生辉。在京城,纷繁华丽的环境并不符合他的喜好,而在乡邦中,他却能够得到宴会的邀请和欢迎。刚开始品尝别离时的酒宴,早已听到了两州传来的欢乐歌谣。严厉的诏书飞来,批评他的文章有些瑕疵,但他近班的归去却展现了他的才华。一年来,老百姓们一直遭受着战乱的困扰,而他作为公台的后代将会以英勇的形象出现。当金銮殿门开启,他将步入武官的行列,尽管他曾经是驷马倜傥的文人,如今却逐渐老去,从军之事使他自愧不如。

这首诗词通过杨学士被诏赴阙的场景,表达了对杨学士的赞美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从文人向武人转变的困惑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和意象等,使诗意更加深远。全诗情感饱满,表达了对杨学士的敬仰和对他前程的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思考和自嘲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ué shì shēng xiān yā bìng yóu, cí yuán hào dàng jìn kūn qiū.
学士声先压并游,词源浩荡浸昆丘。
jiǔ zhòng zǐ diàn sān tí jiù, wàn lǐ qīng yún shù kè shōu.
九重紫殿三题就,万里青云数刻收。
tiān zǐ lín xuān míng dì èr, chūn guān zòu juǎn děng jù yōu.
天子临轩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优。
hàn lín shì bǐ xún huī xiě, cè fǔ é wén shū jiào chóu.
翰林试笔寻挥写,册府譌文倏校雠。
jīng yì fēn huá fēi suǒ hǎo, xiāng bāng yǎn yàn dé qí qiú.
京邑纷华非所好,乡邦偃宴得其求。
shǐ kàn bié jiǔ qīng tóng shě, zǎo tīng huān yáo zài liǎng zhōu.
始看别酒倾同舍,早听欢谣载两州。
yán zhào fēi lái pī fèng wěi, jìn bān guī qù lì chī tóu.
严诏飞来批凤尾,近班归去立螭头。
yī nián fù lǎo màn liú kòu, sì shì gōng tái jiāng zhì biāo.
一年父老漫留寇,四世公台将至彪。
jí rì jīn luán kāi bù wǔ, wǎng shí sì mǎ jiǎn fēng liú.
即日金銮开步武,往时驷马减风流。
cuō tuó jiù yuàn zhān xíng sè, jiàn lǎo cóng jūn zhī zì xiū.
蹉跎旧掾瞻行色,渐老从军祗自羞。
韵脚: 拼音:cè fǔ é wén shū jiào chóu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册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同本义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筴 史乃册祝。--《书·金滕》 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 王命作册。--《书·洛诰》 有册有典。--《书·多士》 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 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纸本子 特指皇帝的诏书 册 cè ①装订好的本子手~、名~。 ②量词。本三~书。 【册封】中国古代帝王用于封爵、册立时的仪式和制度。以册书、册命的形式颁布册立、封赠、任命等事宜,在被封赠者面前宣读,然后连同印玺等物一起交予受封者。

:府〈名〉 (形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同本义 府,文书藏也。--《说文》 开府库,出币帛。--《淮南子·时则》 在府言府。--《礼记·曲礼》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汉书·匈奴传》 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府室(国家书库);府库(官府储存财物、兵甲的仓库);府实(府库中的财物);府帑(国库;国库所藏的金帛);府钱(府库的钱财) 古代管理财货或文书的官吏 府 fǔ ⒈官署的通称,现指国家政权机关官~。政~。 ⒉旧指贵族或高级官员的住宅,现也称某些国家元首的住地王~。丞相~。总统~。 ⒊〈古〉行政区域名,等级在省与县之间京兆~。成都~。 ⒋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仓~。天~(〈喻〉物产富饶的地方)之国。 ⒌事物或人物汇集的地方乐~。学~。 ⒍ 【府上】尊称别人的住宅、家庭或籍贯。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 文wén ⒈事物的纹理或形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水~。天~。蝮蛇多~。 ⒉刺画花纹~身。 ⒊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甲骨~。 ⒋掩饰~饰。~过饰非。 ⒌温和,柔和,不猛烈~雅。~ 火。~绉绉。 ⒍外表,容态~质彬彬。 ⒎华美~采。 ⒏非军事的,关于知识分子的~职。~事。~人。能~能武。 ⒐旧时指礼乐典章制度虚~。繁~缛节。 ⒑量词。旧时铜钱一枚称一文。〈引〉金钱一~不值(毫无价值)。 ⒒ ⒓ 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章灿烂华丽。 ②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也省称"文"一篇好~章。作~。论~。散~。小品~。 ③指暗中含有的意思这件事还大有~章。 ⒔ ⒕ ⒖ ⒗ ①通常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 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化。 ③指语文、艺术、教育、科学等知识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 ⒙ ①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跟"野蛮"相对物质~明。精神~明。中国是人类古代~明发源地之一。 ②旧指二十世纪初期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习俗和事物~明戏。~明棍。

:倏 (形声。从犬,攸声。本义犬疾行) 同本义 倏,走也。--《说文》 辰倏忽其不再。--《汉书·序传》。注倏忽,疾也。” 鹰犬倏眒。--左思《蜀都赋》 倏 疾速 儵,疾也。--《广雅》 儵然而往。--《庄子·太宗师》 往来儵忽。--《楚辞·招魂》。注疾貌。” 别卿以来,倏焉二载。--《魏书·崔挺传》 又如倏易(急速地变化);倏霍(急速的样子);倏闪(顷刻;霎那间);倏忽(一眨眼;忽然);倏尔(转眼之间);倏瞬(一瞬间) 倏 忽然 倏而黄烟四起。--周密《观潮》 倏地 倏(倐、儵)shū迅速,极快~忽不见。~已两载。

:校〈名〉jiao 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 屦校灭趾。--《易·噬嗑》。 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 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 栅栏 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 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校样 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六厩成校。--《周礼·校人》 校正属焉。--《左传·成公十八年》。注主马官。” 又 校jiào ⒈查对,订正~对。~正。 ⒉对抗,较量~场(旧时操练或比武的地方)。 ⒊见xiào。 校xiào ⒈指学校~友。母~。  ⒉军衔名,在"将"之下,"尉"之上。 校jiǎo 1.牢固。 2.急速;急促。 3.暗绿色。 校qiāo 1.器物的脚﹑腿。

:雠 (形声。从言。雔声。本义应答) 同本义 雠,犹应也。--《说文》。按,以言相当也。 雠,对也。--《三苍》 无言不雠。--《诗·大雅·抑》 忧必雠也。--《左传·僖公五年》 著之盘盂,属之雠柞。--《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雠祚(在筵席上宾主互相敬酒) 校对文字 雠 (为仇的异体字) 同仇”。仇恨;仇怨 怨偶曰雠。--《一切经音义》引》《三苍》 又众兆之所雠。--《楚辞·惜诵》。注大怨曰雠。” 又如雠怨(仇恨,憎怨);雠隙(猜忌、仇恨) 同仇”。 雠 chóu ①同仇, ②校对文字校~。 雠(讐)chóu ⒈校对~校。~正。 ⒉应答。〈引〉应验不~。 ⒊售,卖出去酒~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