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梳发镜中霜易輠

"梳发镜中霜易輠"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6:24:24


简介: “梳发镜中霜易輠”出自明代曹子念的《除夕袁中郎县斋守岁》,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ū fā jìng zhōng shuāng yì guǒ,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出处: 《除夕袁中郎县斋守岁》
内容:
江左平畴白浪遥,赁舂空寓伯通桥。
蓬门岁计羞藜糁,花县春情惜柳条。
梳发镜中霜易輠,寄愁天上雪难消。
流光不为浮生住,挑尽寒灯夜倍迢。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曹子念
诗人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名昌先,以字行,更字以新。工诗,近体歌行,酷似其舅王元美。为人倜傥,重然诺,有河朔侠士风。
翻译:

《除夕袁中郎县斋守岁》是明代曹子念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左平畴白浪遥,
赁舂空寓伯通桥。
蓬门岁计羞藜糁,
花县春情惜柳条。
梳发镜中霜易輠,
寄愁天上雪难消。
流光不为浮生住,
挑尽寒灯夜倍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除夕夜里守岁的情景。诗人身处江左平原,远远望见波涛汹涌的白浪,寄宿在伯通桥旁的租舂船屋中。蓬门中,岁计算得羞愧,只能用简单的藜糁过年,而花县的春意却令人怜惜柳条。诗人梳理着白发,镜中的霜很容易融化,寄托了他心中的忧愁,而天上的积雪又难以消融。流光不为人生停留,挑尽寒灯之夜倍感漫长。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除夕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江左平畴的白浪遥远而壮观,与诗人此时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选择在伯通桥附近的舂船屋中度过除夕夜,借此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氛围。蓬门中的岁计羞愧,表明他过年的条件简朴,只能用藜糁度日,而对花县春情的惜柳条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诗人梳理白发时,镜中的霜易于消融,寓意着他内心的忧愁和困惑,而天上的积雪则象征着冷漠和无情。流光不停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寒灯之夜更加拉长了诗人的孤寂和漫长的夜晚。

整首诗词以简练、含蓄的语言抒发了诗人独处除夕夜的心情,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一种孤寂、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的对比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更加深入人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āng zuǒ píng chóu bái làng yáo, lìn chōng kōng yù bó tōng qiáo.
江左平畴白浪遥,赁舂空寓伯通桥。
péng mén suì jì xiū lí sǎn, huā xiàn chūn qíng xī liǔ tiáo.
蓬门岁计羞藜糁,花县春情惜柳条。
shū fā jìng zhōng shuāng yì guǒ, jì chóu tiān shàng xuě nán xiāo.
梳发镜中霜易輠,寄愁天上雪难消。
liú guāng bù wéi fú shēng zhù, tiāo jǐn hán dēng yè bèi tiáo.
流光不为浮生住,挑尽寒灯夜倍迢。
韵脚: 拼音:shū fā jìng zhōng shuāng yì guǒ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梳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梳,理发也。--《说文》 梳,栉也。--《广雅》 梳,言其齿疏也。--《释名》 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新唐书·吴兢传》 又如木梳;梳枇(齿稀的叫梳,齿密的叫枇);梳掠(梳子。小的叫梳,大的叫掠);梳行(买卖梳子的牙行);梳背(压发梳一类妆饰品);梳掌(梳子的柄) 梳 用梳整理头发 头蓬不暇梳。--杨雄《长杨赋》 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梳shū ⒈ ⒉用梳子整理头发~头。~洗。 ⒊纺织上处理纤维~毛机。

:发 (形声。本义 放箭) 同本义 發,射发也。--《说文》 壹发五豝。--《诗·召南·驺虞》 发彼有的。--《诗·小雅·宾之初筵》 循声而发。--《礼记·射义》 矢四发。--《汉书·匈奴传》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暮见火而俱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宋·欧阳修《归田录》 度不中而轻发。--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 百发百中; 发矢(射箭); 发箭(射箭);发功(指射技) 出发;上路 发(發) fā ⒈长出,产生~新枝。旧病复~。~电厂。 ⒉送出,交付,跟"收"相对~放。收~室。~特快信。~身份证。 ⒊派遣,出发~兵。打~他走。六军不~无奈何。 ⒋放射~箭。~导弹。百~百中。〈引〉枪弹、炮弹的一枚子弹两百~。 ⒌说出,公布你要~问?她要~言。我敢~誓。~布告示。 ⒍开始,开始的动作~源。~起。~动。 ⒎揭露,打开,找出揭~。~掘。~觉。 ⒏显露,尽力,尽量脸色~红。~愤图强。~挥优势。~扬光大。 ⒐扩大,张大,增多~面。~银耳。~财。 ⒑放散,散开~散。蒸~。~汗药。 ⒒感到,感觉,感动~痒。~高烧。~人深省。 ⒓生长,扩充,变化过程~育。~展。 ⒔ 【发落】处分,处理。 ⒕ 【发行】出售~行报刊。 ⒖ 【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 ⒗ 【发表】 ①表达,宣布~表意见。~表声明。 ②在报、刊上登载~表评论。此文已~表。 ⒘ 【发明】创造出新事物她~明了新型节能灯。 ⒙ 【发达】兴盛,旺盛,聪明科学~达。头脑~达。 发(髮)fà头发理~店。生~药。怒~冲冠。 发bō 1.弯曲。

:镜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 同本义 镜,鉴也。--《玉篇》 镜,景也。--《说文》 明镜者可以察形也。--《大戴礼记·保傅》 以镜考己行。--《汉书·谷永传》 窥镜而自视。--《战国策·齐策》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知明镜里。--唐·李白《秋浦歌》 如镜之新开。--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镜袱(盖住镜面的布帛帘子);镜心(镜子的中心);镜月(镜中之花,水中之月);镜花(镜中的花影) 其他光学用器 镜jìng ⒈镜子,反映形象的器具。古用铜磨制,今用玻璃涂水银制成铜~。圆~子。穿衣~。〈喻〉取鉴的人或事以人为~。 ⒉使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作科学实验等的器具眼~。放大~。电子显微~。天文望远~。三棱~。

:中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又如人中(人 中zhòng ⒈符合,适合,正着,正对上~意。圆者~规,方者~矩。正~下怀。打~目标。百发百~。 ⒉感受,受到,遭到~暑。~风。~毒。~弹。恶语~伤。 ⒊ 中zhōng ⒈里,内,一定范围内室~。水~。草~。空~。国~。学校~。宇宙~。 ⒉跟"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点。~段。~流砥柱。 ⒊性质、等级、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间。~等。~学生。~流货物。 ⒋〈表〉正在进行在讨论~。在设计~。 ⒌适合于,有能力~看。~听。~用。 ⒍中国的简称~文。~医~药。 ⒎半~夜。 ⒏〈方〉成,行,好~不~?~。 ⒐ ①中心地区。 ②特指国家政权、党派、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央文件。 ⒑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心。广场~心。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心人物。~心工作。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心。商贸~心。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说文》 霜者,天之所以杀也。--《汉书·董仲舒传》 履霜坚冰至。--《易·坤》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霜雪(比喻高洁清白);霜瓦(覆盖着白霜的瓦片);霜旦(下霜的早晨);霜甲(沾着霜的战甲);霜衣(寒衣);霜妃(指 霜shuāng ⒈地面上或近地面的水汽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微细冰粒,附着于物体上有~。地上~。草上~。瓦上~。  ⒉白色鬓将~(〈喻〉年将老)。 ⒊像霜的柿~。 ⒋年白骨横千~。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清·方苞《 易yì ⒈好办,不费力容~。~如反掌。明白~知。简便~行。 ⒉平和平~近民。 ⒊改变,变换移风~俗。 ⒋换,交易以物~物。国际贸~。 ⒌轻视高祖(刘邦)为亭长,素~诸吏(素向来)。 ⒍治,整治~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