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条风拂拂动旌旗

"条风拂拂动旌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23:35:52


简介: “条风拂拂动旌旗”出自明代金幼孜的《三月十日随驾猎海子上奉简胡学士杨庶子》,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iáo fēng fú fú dòng jīng qí,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出处: 《三月十日随驾猎海子上奉简胡学士杨庶子》
内容:
暖日融融静鼓鼙,条风拂拂动旌旗
柳间饮马春泉细,花里闻莺昼漏迟。
近苑猎回犹赐馔,行宫朝罢更题诗。
晚来独向都城望,云拥蓬莱五色垂。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金幼孜
诗人介绍: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翻译:

《三月十日随驾猎海子上奉简胡学士杨庶子》是明代金幼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月十日随驾猎海子上奉简胡学士杨庶子
暖日融融静鼓鼙,
条风拂拂动旌旗。
柳间饮马春泉细,
花里闻莺昼漏迟。
近苑猎回犹赐馔,
行宫朝罢更题诗。
晚来独向都城望,
云拥蓬莱五色垂。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的春日猎场景。诗人金幼孜随皇帝一同进行猎狩活动,他以朝野之士的身份,借着猎狩的机会,写下了这首诗词。诗中通过描写暖阳、风吹旌旗、柳树下的泉水、花丛中的鸟儿歌唱等场景,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宁静。诗人还描述了狩猎结束后,回到行宫,享受美食、题诗的情景。最后,诗人独自回到都城,夜晚仰望天空,看到云彩缭绕,彷佛蓬莱仙境的五彩霞光。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明代皇帝猎狩为背景,展现了春日猎场的宁静和美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宫廷中的身份和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如"暖日融融"、"条风拂拂"、"柳间饮马春泉细"、"花里闻莺昼漏迟"等,给人以鲜明的感官享受。在狩猎结束后,诗人描绘了行宫中的美食和诗作,展现了皇帝的恩赐和文化氛围。最后,诗人独自一人回到都城,仰望天空,形容云彩缭绕,似乎看到了蓬莱仙境的美景。整首诗词以描绘春日景色为主线,融入了狩猎、宴飨、诗作等元素,展示了作者对春日猎场和皇室生活的认同和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nuǎn rì róng róng jìng gǔ pí, tiáo fēng fú fú dòng jīng qí.
暖日融融静鼓鼙,条风拂拂动旌旗。
liǔ jiān yìn mǎ chūn quán xì, huā lǐ wén yīng zhòu lòu chí.
柳间饮马春泉细,花里闻莺昼漏迟。
jìn yuàn liè huí yóu cì zhuàn, xíng gōng cháo bà gèng tí shī.
近苑猎回犹赐馔,行宫朝罢更题诗。
wǎn lái dú xiàng dū chéng wàng, yún yōng péng lái wǔ sè chuí.
晚来独向都城望,云拥蓬莱五色垂。
韵脚: 拼音:tiáo fēng fú fú dòng jīng qí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条 (形声。从木,攸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条,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柳条将舒。--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养其旁条。--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如条枚(枝干);条枝(树枝);条柯(枝条);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条叶(枝叶。比喻分支;支派);条蔓(枝蔓);条干(枝干) 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北周·庾信《七夕赋》 条(條)tiáo ⒈细长的枝枝~。柳~。荆~子。 ⒉细长的东西铁~。面~。纸~儿。布~子。 ⒊细长的形状~纹。~花布。 ⒋项目,分项目的~目。~款。~例。 ⒌秩序,层次~理。有~有理。 ⒍简短的信便~。字~子。 ⒎凭证借~。收~。 ⒏量词两~鱼。三~大路。四~新闻。 ⒐ ①影响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客观~件。 ②要求,标准符合~件。 ③状况或基础身体~件。 ④约定或规定的应遵守之事项必须执行所定的~件。 ⒑ ⒒ 条tiāo 1.采摘。 条dí 1.见"条荡"。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拂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告子下》 拂〈动〉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同本义 拂,过击也。--《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 拂,去也。--《广雅》 授弓拂弓。--《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 和弓击摩。--《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 商祝拂柩。--《仪礼·既文礼》 主人拂几。--《仪礼》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拂掉(拂杓。拂拭;扫除);拂帚(拂尘);拂子(拂尘);拂须(揩拭胡须);拂去桌上的 拂 fú ⒈掸,轻轻擦过~去灰尘⊥风~面。 ⒉甩,抖动~袖而去(〈表〉生气走开)。 ⒊违背,不顺~意(不满意)。 ⒋ 【拂晓】 【拂晨】天快亮的时候。 拂bì 1.辅佐。 2.矫正;纠正。 拂pì 1.见"拂汨"。

:拂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告子下》 拂〈动〉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同本义 拂,过击也。--《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 拂,去也。--《广雅》 授弓拂弓。--《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 和弓击摩。--《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 商祝拂柩。--《仪礼·既文礼》 主人拂几。--《仪礼》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拂掉(拂杓。拂拭;扫除);拂帚(拂尘);拂子(拂尘);拂须(揩拭胡须);拂去桌上的 拂 fú ⒈掸,轻轻擦过~去灰尘⊥风~面。 ⒉甩,抖动~袖而去(〈表〉生气走开)。 ⒊违背,不顺~意(不满意)。 ⒋ 【拂晓】 【拂晨】天快亮的时候。 拂bì 1.辅佐。 2.矫正;纠正。 拂pì 1.见"拂汨"。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装饰的一种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称~旗招展。 ⒉表扬以~其美(美美德)。 ⒊

:旗〈名〉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表识,标志 旗qí ⒈用布、绸、纸等做成的标帜,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子。军~。国~。升~。 ⒉清代初期将满族军队和成员编为八旗◇又增编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凡在旗籍的人统称"旗人"。又特指满族的~袍。~装。 ⒊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一级,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