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梳头坐清晓

"梳头坐清晓"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8:05:00


简介: “梳头坐清晓”出自宋代张耒的《九月下旬有作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ū tóu zuò qīng xiǎo,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
内容:
惨惨岁云暮,寒日无停光。
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
梳头坐清晓,朝饭熟黄粱。
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
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
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张耒
诗人介绍: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翻译: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

惨惨岁云暮,
寒日无停光。
况复阴晦多,
景短重云长。

梳头坐清晓,
朝饭熟黄粱。
官闲无事业,
终日偃空堂。

经时不跨马,
门径秋芜荒。
惟有霜后山,
当帘对苍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九月下旬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感慨。诗中以寒冷的天气和阴沉的天空为背景,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和短暂。作者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映射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九月下旬的凄凉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的"惨惨岁云暮"和"寒日无停光"揭示了秋天的凄凉和时光的流逝。"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短暂而多变的感叹。

接下来,诗人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描写了清晨梳头、早饭熟黄粱的平凡场景,以此突出了自己官闲无事、整日空虚的生活状态。"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以自然景物作为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经时不跨马"意味着作者不再忙碌于官场之事,"门径秋芜荒"则描绘了宅院门前秋草凋零的景象。而"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官场生活的感慨,同时展现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ǎn cǎn suì yún mù, hán rì wú tíng guāng.
惨惨岁云暮,寒日无停光。
kuàng fù yīn huì duō, jǐng duǎn zhòng yún zhǎng.
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
shū tóu zuò qīng xiǎo, cháo fàn shú huáng liáng.
梳头坐清晓,朝饭熟黄粱。
guān xián wú shì yè, zhōng rì yǎn kōng táng.
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
jīng shí bù kuà mǎ, mén jìng qiū wú huāng.
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
wéi yǒu shuāng hòu shān, dāng lián duì cāng cāng.
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韵脚: 拼音:shū tóu zuò qīng xiǎo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七筱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梳 (形声。从木,疏省声。本义梳子) 同本义 梳,理发也。--《说文》 梳,栉也。--《广雅》 梳,言其齿疏也。--《释名》 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新唐书·吴兢传》 又如木梳;梳枇(齿稀的叫梳,齿密的叫枇);梳掠(梳子。小的叫梳,大的叫掠);梳行(买卖梳子的牙行);梳背(压发梳一类妆饰品);梳掌(梳子的柄) 梳 用梳整理头发 头蓬不暇梳。--杨雄《长杨赋》 贼如梳,军如篦。--《明史·洪钟传》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梳shū ⒈ ⒉用梳子整理头发~头。~洗。 ⒊纺织上处理纤维~毛机。

: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像二人对坐土形。--林义光《文源》 坐而迁之。--《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退而坐,取屦。--《礼记·玉藻》 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 武坐致右宪王。--《礼记·乐记》。疏坐,跪也。” 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 坐zuò ⒈跟"立"相对~下。请~。〈引〉 ①乘,搭~车。~飞机。〈引〉 ②位置~落。~北朝南。 ⒉物体下沉或向后施压力这房子~了。那门炮~力大。 ⒊将锅、壶等放到炉火上。 ⒋旧指犯罪,定罪~陷。连~。随~。 ⒌因,因为~罪解职。 ⒍植物结子实~瓜。~果。 ⒎自然而然孤蓬自振,惊沙~飞。 ⒏同"座 ⒈"。座位。 ⒐ ⒑ ⒒

:清〈形〉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 清酤(清圣 清qīng ⒈明晰,纯洁透明,跟"浊"相对~楚。~晰。~水。~爽。天朗气~。 ⒉干净,洁净~洁。 ⒊安静,寂静~静。冷~。 ⒋太平澹然四海~。 ⒌不混杂,不混乱划~界限。分~是非。 ⒍单纯,不杂~白。~唱。~炒。 ⒎彻底查点~查。~理。~点。~仓。 ⒏除尽,除去不纯,整顿组织~除。~洗。~党。 ⒐公正廉明~廉。~官。 ⒑朝代名。清朝,公元1644-1911年。1616年建国为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建都北京。第一代君主是爱新觉罗·福临。 清qìng 1.凉,寒。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晓,明也。--《说文》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淮南子·俶真》 晓驾炭车辗冰辙。--唐·白居易《卖炭翁》 晓看红湿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梳晓鬟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破晓(刚亮);拂晓(天快亮);晓雾;晓舌(鸟拂晓叫);晓暝(天将亮的时候);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日夜);晓天,晓色(拂晓时的天色);晓月,晓魄(拂晓残 月) 清晨 晓光浮 晓(曉)xiǎo ⒈天亮拂~。天~。 ⒉知道,明白~得。家喻户~。 ⒊告知~以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