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圯上遗编

"圯上遗编"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1:03:35


简介: “圯上遗编”出自宋代李洤的《满庭芳(送张守汉卿赴召)》,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shàng yí bi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出处: 《满庭芳(送张守汉卿赴召)》
内容:
麦秀连云,桑枝重绿,史君佳政流传。
凤衔丹诏,来自九重天。
千里欢腾祖帐,棠阴外、多少攀辕。
津亭路,紞如五鼓,难驻邓侯船。
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
况建炎勋业,图画凌烟。
此去朝端济美,看平步、两两台躔。
须知道,中兴盛治,主圣赖臣贤。
朝代: 宋代
分类: 满庭芳
诗人: 李洤
诗人介绍: [约公元一一九五年前后在世]字子召,庐陵人,李浙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在世。尝出仕。与兄洪、漳、泳、浙并有词名,共著李氏花萼集五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翻译:

中文译文:《满庭芳(送张守汉卿赴召)》
麦子秀美地连云,桑树枝上又长出绿叶。张守汉卿的佳政流传了起来。凤凰带着红色诏书,来自高高的九重天。他的壮丽帐篷在千里之外欢腾,棠树的阴凉下,有多少人攀登车辕。在津亭的路上,时间像五鼓一样匆匆,难以停留在邓侯的船只上。光华,家族和事业,门中排列着战戟,圯上保存着传世之编。更何况建炎时期的功业,图画超越云烟。这一去,他去朝廷端正济美,看平步走,两两台阶交替。必须知道,中兴盛世,需要圣明君主赖以辅佐的贤臣。

诗意:这首诗是宋代李洤送别张守汉卿赴任的作品。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展示了麦子秀美的田地、桑树繁茂的枝叶以及史君张守汉卿的佳政。凤凰带着诏书从九重天而来,象征着诏命神圣。张守汉卿的帐篷在长途行进中欢腾,暗示他将在千里之外建立自己的政治功业。诗中还描述了旅途的险阻和车辕上攀登的人们,表现出张守汉卿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诗人还提到了张守汉卿的家族事业和门中战戟的排列,以及建炎时期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背负的更加重大的使命。最后,诗人祝愿张守汉卿在朝廷上表现出端正的品格,推动国家的繁荣,也强调了中兴盛治需要圣明君主与贤臣齐心协力。

赏析: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李洤对张守汉卿的美好祝福与赞颂。诗人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大自然中的景色,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麦子秀美连云的壮丽以及桑树枝上又长出绿叶的生机。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凤凰带着红色诏书来自九重天,将张守汉卿的使命与神圣的象征相结合,彰显了他的重要性与使命的崇高。此外,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千里欢腾的祖帐与难以驻足的邓侯船对比,凸显了张守汉卿行进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张守汉卿将在朝廷上建立功业的期望,并强调了中兴盛治需要君臣合作的重要性。整首诗词情感高昂,意境优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政治壮丽,将离别与期望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ài xiù lián yún, sāng zhī zhòng lǜ, shǐ jūn jiā zhèng liú chuán.
麦秀连云,桑枝重绿,史君佳政流传。
fèng xián dān zhào, lái zì jiǔ zhòng tiān.
凤衔丹诏,来自九重天。
qiān lǐ huān téng zǔ zhàng, táng yīn wài duō shǎo pān yuán.
千里欢腾祖帐,棠阴外、多少攀辕。
jīn tíng lù, dǎn rú wǔ gǔ, nán zhù dèng hóu chuán.
津亭路,紞如五鼓,难驻邓侯船。
guāng huá, jiā shì shì, mén zhōng liè jǐ, yí shàng yí biān.
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
kuàng jiàn yán xūn yè, tú huà líng yān.
况建炎勋业,图画凌烟。
cǐ qù cháo duān jì měi, kàn píng bù liǎng liǎng tái chán.
此去朝端济美,看平步、两两台躔。
xū zhī dào, zhōng xīng shèng zhì, zhǔ shèng lài chén xián.
须知道,中兴盛治,主圣赖臣贤。
韵脚: 拼音:yí shàng yí biān
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圯 橋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史记》 後來沿称該桥为圯 我來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圯yí桥~上。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遗 wei 给予;馈赠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送交;交付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 遗wèi ⒈给予,赠送施~●~。 遗yí ⒈丢失~失。 ⒉漏掉,忽略~漏。~忘。 ⒊丢失的东西道不拾~。 ⒋漏掉的部分补~。纤悉无~。 ⒌抛弃~弃。 ⒍余,留,剩下~风。~留。不~余力。 ⒎特指死者留下的~嘱。~物。 ⒏排泄大小便~矢(矢屎)。 ⒐不自觉地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尿。~精。 ⒑ ⒒ 遗suí 1.谦虚,顺从。

:编 (形声。从糸),扁声。本义顺次排列,编结在一起) 同本义 编,次简也。--《说文》 以绳次物曰编。--《声类》 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谷梁传·桓公元年》 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柳宗元《驳复仇议》 又如编号;编组;编队;编户(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编人(户籍编制之内的贫民。也称编民);编次(按顺序编排);编蒲(编订蒲叶使成册,以为书写之用) 交织,编结 编结沮。--《四子讲德论》。颜注犹编发也。” 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红楼梦》 编辑;创作 编 biān ①把细长条状物交叉地组织起来~花篮。 ②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排列~号、~班。 ③编辑~杂志。~创作(歌本、剧本等)~剧本。 ⑤捏造~造谎言。 ⑥成本的书人手一~。 ⑦书籍按内容划分的单位上~、下~。 【编队】 ①将人群或运输工具等编成一定的队形。 ②在海军中,指两艘以上舰艇组成的战术(战役)单位。 ③在空军中,指由相互间保持规定距离、间隔、高度差的若干架飞机(分队)组成的战斗集体。 【编户】编入户籍的平民。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开始,历代均把平民编入政府户籍,称编户。 【编年体】我国史书的一种体裁,按年、月、日记录历史事件。如《资治通鉴》。 【编磬】古代打击乐器。由16块石制或玉制的磬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周代以来用于雅乐。 【编译程序】能将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的程序。电子计算机一般只执行用它自己的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为了使用高级语言(如basic等)编写的程序(即源程序)被 机器执行,必须将它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编译员】带有编辑性质的翻译人员。 【编钟】古代打击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相同。 【编撰】编辑;编写。 【编纂】编辑(多指资料多、篇幅大的著作)~词典、~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