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敝邑荷佳政

"敝邑荷佳政"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8:21:30


简介: “敝邑荷佳政”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ì yì hé jiā zhè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
内容:
敝邑荷佳政,耕桑及时运。
令君平生欢,远别喜亲近。
吾友徐光禄,死战万事尽。
不见东陵侯,惟见瓜连畛。
且当置是事,椎牛会宾亲。
百年共如此,破涕作嘲哂。
枯荷野塘水,照影惊颜鬓。
功名黄粱炊,成败白蚁阵。
少时无老境,身到乃尽信。
此来见抱子,别日多未龀。
夜阑如梦寐,寒烛泣余寸。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诗词《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是宋代黄庭坚所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敝邑荷佳政,耕桑及时运。
令君平生欢,远别喜亲近。
吾友徐光禄,死战万事尽。
不见东陵侯,惟见瓜连畛。
且当置是事,椎牛会宾亲。
百年共如此,破涕作嘲哂。
枯荷野塘水,照影惊颜鬓。
功名黄粱炊,成败白蚁阵。
少时无老境,身到乃尽信。
此来见抱子,别日多未龀。
夜阑如梦寐,寒烛泣余寸。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的家乡得到了良好的治理,农耕和丝织得到了适时的运作。
令君一生欢乐,因为离别而喜欢亲近。
我的朋友徐光禄,为了国家战斗而牺牲。
没有见到东陵的侯爷,只见到了瓜连畛(地名)。
现在应该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用酒会见亲朋好友。
百年来都是这样,我破涕为之嘲笑。
干枯的荷叶在野塘中的水面上,照出了我惊讶的颜色和鬓发。
功名如黄粱一梦,成败如白蚁阵。
年轻时没有老境界的感受,直到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相信。
我来到这里见到了自己的孩子,离别的日子还有很多未曾到来。
夜晚如同梦一般,寒烛燃烧时我留下了余寸的泪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写给朋友的一首挽诗,表达了对朋友徐光禄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以家乡的治理和农耕生活作为开篇,表现了作者对良好政绩的赞颂和对时运的感激。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徐光禄的思念和对他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敬意。作者称自己未能见到东陵的侯爷,只能见到普通人家的瓜连畛,突显了人生中平凡与伟大的对比。诗人感叹百年来的不变,以及自己对命运的嘲笑。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枯荷、功名和年老等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作者见到了自己的孩子,但也意识到别离的时刻还有很多未到来,夜晚中,他泪水纵横,寒烛映衬着他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感慨和悲凉之情。通过运用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意象,诗词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诗中的对比和反转,以及对生命脆弱性和悲剧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感伤之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命运和时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使人产生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ì yì hé jiā zhèng, gēng sāng jí shí yùn.
敝邑荷佳政,耕桑及时运。
lìng jūn píng shēng huān, yuǎn bié xǐ qīn jìn.
令君平生欢,远别喜亲近。
wú yǒu xú guāng lù, sǐ zhàn wàn shì jǐn.
吾友徐光禄,死战万事尽。
bú jiàn dōng líng hóu, wéi jiàn guā lián zhěn.
不见东陵侯,惟见瓜连畛。
qiě dāng zhì shì shì, chuí niú huì bīn qīn.
且当置是事,椎牛会宾亲。
bǎi nián gòng rú cǐ, pò tì zuò cháo shěn.
百年共如此,破涕作嘲哂。
kū hé yě táng shuǐ, zhào yǐng jīng yán bìn.
枯荷野塘水,照影惊颜鬓。
gōng míng huáng liáng chuī, chéng bài bái yǐ zhèn.
功名黄粱炊,成败白蚁阵。
shǎo shí wú lǎo jìng, shēn dào nǎi jǐn xìn.
少时无老境,身到乃尽信。
cǐ lái jiàn bào zi, bié rì duō wèi chèn.
此来见抱子,别日多未龀。
yè lán rú mèng mèi, hán zhú qì yú cùn.
夜阑如梦寐,寒烛泣余寸。
韵脚: 拼音:bì yì hé jiā zhèng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敝 同本义 敝,一曰败衣。--《说文》 苟有衣必见其敝。--《礼记·缁衣》。郑训败衣。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孙子·谋攻》 侯生摄敝衣冠。--《史记·魏公子列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敝鼓丧豚(击破鼓,宰杀猪以求神治病。指徒费而无益);敝帷不弃(不轻易丢弃破旧的帷幕);敝衣(破旧衣服) 疲惫,困乏,衰败 还师以敝楚。--《左传·襄公九年》。注疲也。” 土敝则草木不长。--《史记·乐书》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吏民凋敝。╠ 敝 bì ①破烂~衣、舌~唇焦。 ②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校、~舍。 【敝屣】破旧的鞋。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弃之如~。 【敝帚千金】见【敝帚自珍】。 【敝帚自珍】魏曹丕《典论·论文》引古代谚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意思是自家的破扫帚都当作宝贝加以爱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也非常珍爱。又作敝帚千金。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国都,京城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 邑yì ⒈都城,城市都~。 ⒉县,城镇~人(本县人)。小则获~,大则得城。 ⒊ ①忧闷不安的样子安能~ ~。 ②微弱的样子和风~ ~。 邑è 1.奉承,曲从。

:荷〈名〉 (形声。从苃,何声。本义植物名。也称莲,别称芙蕖、芙蓉。地下茎称藕,子实称莲,花叶供观赏) 植物名。即莲 荷,芙蕖叶。--《说文》 隰有荷华。--《诗·郑风·山有扶苏》 有蒲与荷。--《诗·陈风·泽陂》 荷叶之清香。--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荷月(指农历六月,以荷花盛开,故名荷月);荷衣(荷叶);荷芰(莲与菱);荷花(莲花。也作莲华”、荷华”);荷扇(荷叶形圆似团扇,故雅称为荷扇) 荷叶 荷hé ⒈莲。也叫"芙蕖"、"菡萏"。多年生草本,生长在浅水中。叶大而圆,花粉红或白色。地下茎叫藕,种子叫莲子,都可吃∩叶和藕节可供药用。 荷hè ⒈扛,承当,担任~锄。~枪。~担。负~。~天下之重任。 ⒉感激别人的关心或帮助,常用在书信里。〈表〉礼貌深深感~。特致谢为~。 ⒊ ⒋ ⒌见hekz。 荷kē 1.苛细;繁琐。 荷hē 1.通"诃"。查察;诘问。 2.见"荷荷"。

:佳 (形声。从人,圭声。本义美,美好) 同本义 佳,善也。--《说文》 佳,大也,又,好也。--《广雅》 佳兵者不祥。--《老子》 佳丽人之所出也。--《战国策·中山策》 丽以佳只。--《楚辞·大招》 佳侠函光。--《汉书·外戚传》。注佳侠,犹佳丽。” 形夸骨佳。--《淮南子·脩务》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淮南子·说林》 山气日夕佳。--晋·陶渊明《饮酒》 秋菊有佳色。 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蒋防《霍小玉传》 作敲字佳。--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佳木秀而 佳jiā ⒈美,好~境。~节。~音。~话。 ⒉ ①美女绝代~人。 ②有才干的人曹子丹(曹真,三国时人)~人。 ③美好的人,常指自己所思念的人怀~人兮不能忘。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秋瑾《致琴文书》 又如正己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政 政治;政事 政zhèng ⒈政治,它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实质是一定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它的表现形式为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⒉属于政治的~党。~策。~事。参~议~。 ⒊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的简称拥~爱民。精兵简~。 ⒋指某些部门或单位主管的业务邮~。财~。民~。校~。 ⒌通"正" ①正直,公正公~无私。 ②改正斧~。请指~。 ⒍ ⒎ ⒏ ⒐ ⒑ 政zhēng 1.征伐;征讨。 2.赋税。 3.指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