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罨画楼台芳树阴

"罨画楼台芳树阴"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5:49:46


简介: “罨画楼台芳树阴”出自明代黄哲的《扶溪春望》,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ǎn huà lóu tái fāng shù y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扶溪春望》
内容:
溪头望春春色深,美人不见劳子心。
绿波渺渺向南浦,罨画楼台芳树阴
天涯满目丹青障,春日春花两摇漾。
翡翠兰苕不可思,鸳鸯桂树长相望。
相望相思云路遥,金塘流水乱春潮。
采菱风急桂舟晚,疑是当年杨子桥。
桥边杨柳青青好,惆怅春心被花恼。
浦口回船欲访君,相思一夜蘼芜老。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黄哲
诗人介绍: (?—1375)元末明初广东番禺人,字庸之。元末,何真据岭南,开府辟士,哲与孙蕡、王佐、赵介、李德并受礼遇,称五先生。朱元璋建吴国,招徕名儒,拜翰林待制。明洪武初出知东阿县,剖决如流,案牍无滞。后判东平,以诖误得罪,得释归。后仍追治,被杀。尝构轩名听雪蓬,学者称雪蓬先生。工诗,有《雪蓬集》。
翻译:

《扶溪春望》是明代黄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扶溪春望

溪头望春春色深,美人不见劳子心。
绿波渺渺向南浦,罨画楼台芳树阴。
天涯满目丹青障,春日春花两摇漾。
翡翠兰苕不可思,鸳鸯桂树长相望。
相望相思云路遥,金塘流水乱春潮。
采菱风急桂舟晚,疑是当年杨子桥。
桥边杨柳青青好,惆怅春心被花恼。
浦口回船欲访君,相思一夜蘼芜老。

译文:
站在溪头俯视春景,春色深远,美人却不在,使人心神劳累。
绿波荡漾向南浦,楼台罩着芳树的阴影。
天涯的一片丹青画卷,春日里春花相互映动。
翡翠色的兰苕难以思量,鸳鸯形的桂树长相依望。
彼此相望、相思的心在云彩般的路途上遥远,
金塘的流水扰乱了春潮的宁静。
采菱者急切地划着桂舟,傍晚时分,疑心仿佛回到了当年杨子桥。
桥边的杨柳青翠欲滴,让人忧愁的春心被花朵所困扰。
在浦口回船,欲寻访心上人,相思一宿间,鬓发间苍苍已老。

诗意:
《扶溪春望》描绘了诗人站在溪头远望春景的情景,表达了他在春日的美景中却无法与心上人相聚的相思之苦。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和人物之间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明代诗人黄哲的才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写景手法,通过描绘春日的溪水、楼台、花树等自然景物,以及表达诗人内心的相思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和对爱情的思念。

诗词以溪头望春的景象为开篇,通过描述春色深远和美人不见,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愁思和疲惫。接着,描绘了绿波荡漾的溪水和罩在芳树阴影下的楼台,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宁静。诗中出现的鸳鸯桂树和翡翠兰苕等意象,进一步加强了诗词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表达相望相思的心情,以及金塘流水扰乱春潮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心上人的思念之苦。诗的最后部分,描述了诗人乘船回到浦口,希望能够与心上人相见,但相思之情已使他的鬓发苍苍。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写实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诗人黄哲细腻的感受和对爱情的思念之情。诗词以春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思绪和情感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ī tóu wàng chūn chūn sè shēn, měi rén bú jiàn láo zi xīn.
溪头望春春色深,美人不见劳子心。
lǜ bō miǎo miǎo xiàng nán pǔ, yǎn huà lóu tái fāng shù yīn.
绿波渺渺向南浦,罨画楼台芳树阴。
tiān yá mǎn mù dān qīng zhàng, chūn rì chūn huā liǎng yáo yàng.
天涯满目丹青障,春日春花两摇漾。
fěi cuì lán sháo bù kě sī, yuān yāng guì shù zhǎng xiàng wàng.
翡翠兰苕不可思,鸳鸯桂树长相望。
xiāng wàng xiāng sī yún lù yáo, jīn táng liú shuǐ luàn chūn cháo.
相望相思云路遥,金塘流水乱春潮。
cǎi líng fēng jí guì zhōu wǎn, yí shì dāng nián yáng zǐ qiáo.
采菱风急桂舟晚,疑是当年杨子桥。
qiáo biān yáng liǔ qīng qīng hǎo, chóu chàng chūn xīn bèi huā nǎo.
桥边杨柳青青好,惆怅春心被花恼。
pǔ kǒu huí chuán yù fǎng jūn, xiāng sī yī yè mí wú lǎo.
浦口回船欲访君,相思一夜蘼芜老。
韵脚: 拼音:yǎn huà lóu tái fāng shù yī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罨 (会意。从网奄,奄亦声。本义捕鱼或捕鸟用的网) 同本义 罨翡翠。--《文选·左思·蜀都赋》 覆盖,敷。医疗方法有冷敷法、热敷法 罨 掩盖;覆盖 通搑”。捕取 罨翡翠,钓鰋鲉。--左思《蜀都赋》 罨 yǎn ⒈敷,覆盖冷~。热~疗法。 ⒉捕鱼、捕鸟的网,也指用罨捕捉。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绘画;作画 为蛇画足。--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 画(畫)huà ⒈图图~儿。宣传~。连环~儿。 ⒉描绘,写描~。绘~。~图表。~人物。~个圈儿。叫你~押。 ⒊汉字的一笔叫"一画""札"字是五画。 ⒋同"划"。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楼上的匾额);楼观(高楼的泛称;道观的观名);楼外楼(楼外有楼。楼房相连属);楼角(高楼的檐角);楼舍(楼房) 楼房的一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又如一楼;二楼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楼(樓)lóu ⒈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房屋~房。高~。又指楼房的一层我住二~。他住四~。 ⒉建筑物有上层结构的鼓~。城~。 楼lǘ 1.见"离楼"。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芳〈名〉 (形声。从苃,方声。本义花草) 同本义 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芳芷(香草名);芳苓(芳荃。香草名);芳草(香草) 香气 芳,草香也。--《说文》 芳菲菲其弥章。--《楚辞·离骚》。注香貌。” 兰芝以芳未尝见霜。--《淮南子·说林》 芳与泽其杂糅兮。--《楚辞·离骚》 兰有莠兮菊有芳。--汉武帝《秋风辞》 指春天 指女子 芳 fāng ⒈花草的香味~香。芬~。〈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万古流~。  ⒉花草篱边野外多众~。

:树 (形声。从木,尌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种植 树,种也。--《广雅》 树(樹)shù ⒈木本植物的总称~木。六棵大~。松~。柏~。植~造林。 ⒉种植,栽培,培养~植草木。十年~木,百年~人。 ⒊竖立,建立~立。~雄心。~新风。独~一帜。 ⒋量词。株,棵种甘桔千~。

:阴 (会意。从阜,从侌,侌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同本义 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唐·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 阴(陰、隂)yīn ⒈跟"阳"相对。〈古〉我国哲学家认为"阴"、"阳"是贯穿于一切事物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如天、火、热为"阳",地、水、寒为"阴"。又如胸为~,背为阳。如 以胸腹而言,胸在上为阳,腹在下为~。以阴阳交错的变化,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⒉称月亮为"太阴",简称"阴"月为~。~历。 ⒊暗中,凹进的,不外露的~暗角落。~文图章。~沟。~河(地下河)。 ⒋云遮挡着太阳或月亮、星星~天。夕~。~雨。 ⒌光线被东西遮住所造成的影子~影。树~。 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居山之~『水之~。华~县,在陕西省华山之北。江~县,在江苏省长江之南。 ⒎带负电的~电。~极。 ⒏物体的背面碑~。 ⒐诡诈,不光明正大~谋诡计。~险毒辣。 ⒑女的,雌的或化验用语男为阳,女为~。~性反应。 ⒒生殖器或专指女性生殖器女~。 ⒓迷信者所谓"属于鬼、神的"~间、~宅等等都是虚构的。 ⒔ ⒕ ⒖ ⒗ ①天气低沉郁闷。 ②气氛不活跃。 ③忧郁、不开朗~郁不乐。 阴yìn 1.覆荫;庇护。 2.埋藏。 阴ān 1.沉默。《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孔传﹕"阴,默也。"一说通"闇",为居丧的小屋,凶庐。见《礼记.丧服四制》"《书》曰高宗谅暗"郑玄注﹑《论语. 宪问》"《书》云高宗谅阴"杨伯峻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