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磊落元始祖

"磊落元始祖"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2:35


简介: “磊落元始祖”出自明代朱高煦的《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ěi luò yuán shǐ zǔ,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出处: 《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
内容:
磊落元始祖,英名出天然。
继统一海内,彬彬任才贤。
偃武重斯文,生民皆息肩。
从容颇中道,暗合如有传。
胡俗思改易,华风未能全。
文统与桑哥,相继专威权。
兹诚损盛德,诛殛断弗怜。
贻谋计亦疏,国运无百年。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朱高煦
诗人介绍: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翻译:

这首诗词是明代朱高煦创作的《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

磊落元始祖,英名出天然。
继统一海内,彬彬任才贤。
偃武重斯文,生民皆息肩。
从容颇中道,暗合如有传。
胡俗思改易,华风未能全。
文统与桑哥,相继专威权。
兹诚损盛德,诛殛断弗怜。
贻谋计亦疏,国运无百年。

译文:
高傲的元始祖,英名自然而生。
继承统一全国,彬彬有才德。
停止武力,重视文治,百姓都得以安居。
从容而行,似乎暗中有传承。
胡俗思想仍在改变,华夏之风尚未全面兴盛。
文统与桑哥,相继掌握权力。
此时的忠诚已受损益,诛杀之举毫不怜悯。
策略和计谋也变得疏远,国运无法延续百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朱高煦对明代时局的观察和思考为基础,表达了他对朝廷治理的看法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和统治者的行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的开头描述了元始祖,即指朝廷的创始者,他的英名是与生俱来的,表达了对创始者的敬仰和尊重。接着诗中提到统一海内,指明朝廷的统治范围,彬彬任才贤,形容当时的统治者有才德,符合君主应有的品质。

随后诗中强调了停止武力,重视文治的重要性,认为这样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从容而行,似乎暗中有传承,暗示了一种中庸之道的态度,希望统治者能够保持稳定和平衡的治国方式。

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胡俗思想和文化的担忧,认为华夏之风尚未全面兴盛,仍然受到异族文化的影响。文统与桑哥指的是两位权臣,他们相继掌握权力,执掌朝政,诗中对他们的统治表达了失望和不满。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统治者能力的质疑。国家的盛德已经受到损害,诛杀之举毫不怜悯,暗示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丧失公正。诗中还提到策谋计划的疏远,认为国家的发展面临困境,国运无法延续百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当时政治现实的观察和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忧虑和对统治者行为的批评。它展示了朱高煦对明代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中的治国方式和道德准则的期望。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和对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政治的腐败,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庸之道和文化传统的珍视。它以朴素而直接的方式,凝练地表达了朱高煦的政治理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ěi luò yuán shǐ zǔ, yīng míng chū tiān rán.
磊落元始祖,英名出天然。
jì tǒng yī hǎi nèi, bīn bīn rèn cái xián.
继统一海内,彬彬任才贤。
yǎn wǔ zhòng sī wén, shēng mín jiē xī jiān.
偃武重斯文,生民皆息肩。
cóng róng pō zhōng dào, àn hé rú yǒu chuán.
从容颇中道,暗合如有传。
hú sú sī gǎi yì, huá fēng wèi néng quán.
胡俗思改易,华风未能全。
wén tǒng yǔ sāng gē, xiāng jì zhuān wēi quán.
文统与桑哥,相继专威权。
zī chéng sǔn shèng dé, zhū jí duàn fú lián.
兹诚损盛德,诛殛断弗怜。
yí móu jì yì shū, guó yùn wú bǎi nián.
贻谋计亦疏,国运无百年。
韵脚: 拼音:lěi luò yuán shǐ zǔ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磊〈形〉 (会意。从三石。三”非确数,表示很多。本义石头多) 众石累积 磊,众石也。--《说文》。字亦作祑。 水玉磊砢。--司马相如《上林赋》。注魁祒貌。” 石磊磊兮葛蔓蔓。--《楚辞》 磊砢相扶。--王逸《鲁灵光殿赋》 又如磊砢(磊珂。众多委积,众多委积的石头);磊块(众石累积);磊磊(山石很多的样子) 磊lěi ⒈石头多。 ⒉ ⒊

:落〈动〉luo (形声。从苃,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同本义 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说文》 草木黄落。--《礼记·月令》 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人闲桂花落。--唐·王维《鸟鸣涧》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落树下。--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纷堕如落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落红(落花);落花媒人(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落英缤纷(落地零乱的样子);落木(落叶);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 脱离;脱身 落lào ⒈某些口头用语,如~枕、~坑等。 落là ⒈丢下,遗漏丢三~四。这里~了两个字。 落luò ⒈掉下,下降~下。~雨。花~。降~。也指掉下的~叶。~花。 ⒉衰败,飘零没~。沦~。 ⒊遗留在后面~后。~队。 ⒋归属把任务~在他身上。 ⒌得到~得。~个好名声。 ⒍停留,留下~脚。~户。不~痕迹。 ⒎聚居或停留的地方村~。下~。 ⒏写下~款。~账。 ⒐建筑物完工~成。 ⒑ ①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所结合成的集体。 ②我国史书上多指少数民族。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落luō 1.见"大大落落"。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又如元首(头) 天 元yuán ⒈头归(送还)其~。〈引〉居首的~首。~帅。~勋。 ⒉开始,第一~始。~旦。~月。~年。 ⒊基本,根由,根本~素。~ ~本本。 ⒋构成一个整体的~件。单~。 ⒌朝代名。元朝,公元1279-1368年。第一代君主是忽必烈。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⒍同"圆"。货币名铜~。银~。伍拾~。 ⒎ ⒏ ⒐ ①汤元。 ②元宵节(正月十五日)闹~宵。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始shǐ ⒈起头,最初,当初开~。~祖。~信圣贤之道。 ⒉才,方才事毕~返。

:祖 (形声。从示,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同本义 祖,始庙也。--《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 左祖右社。--《周礼·考工记·匠人》 受终于文祖。--《书·舜典》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 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荀子·成相》 又如祖祢(祖祢庙。祖庙与父庙) 祖父 吾祖死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与吾祖居者。 吾祖太常公。--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祖宗 ;祖先;自祖父以上各辈尊长 祖zǔ ⒈父母的上一辈~母。外~父。伯~母。〈引〉先代的通称~宗。~先。~ ~辈辈。 ⒉初,开始~师。始~。鼻~。万物之~。 ⒊〈古〉出行时祭路神的迷信活动。〈引〉饯行~饯。 ⒋效法。 ⒌ 祖jiē 1.见"祖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