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妲己肯归击

"妲己肯归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04:35:38


简介: “妲己肯归击”出自宋代李曾伯的《题范蠡五湖图》,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á jǐ kěn guī j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题范蠡五湖图》
内容:
色美示来鉴,功成思去谋。
桂棹与兰桨,羔袖而狐裘。
夏姬宜去楚,妲己肯归击
恤纬寸心在,铸金千古求。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李曾伯
诗人介绍: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翻译:

《题范蠡五湖图》是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翻译、诗意和赏析:

诗词翻译:
色美示来鉴,
功成思去谋。
桂棹与兰桨,
羔袖而狐裘。
夏姬宜去楚,
妲己肯归击。
恤纬寸心在,
铸金千古求。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范蠡五湖图上的景色和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诗人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舟行湖上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感叹。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功业成就的思考和对未来谋划的思虑。诗中还涉及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如夏姬和妲己,通过对她们的提及,进一步呼应了诗人的思考和情感。

赏析:
《题范蠡五湖图》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诗意。首句“色美示来鉴”揭示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湖光山色给人以启迪和眩目之感。接着,“功成思去谋”表达了诗人对成就的思索,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诗中的“桂棹与兰桨,羔袖而狐裘”描绘了舟行湖上的景象,通过对物象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夏姬和妲己,这两位历史上的女性形象,象征着美和危险。夏姬宜去楚,妲己肯归击。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最后两句“恤纬寸心在,铸金千古求”,表达了诗人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千古留名的渴望,凸显了他的豪情壮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美景、思考功成和未来的谋划、涉及历史人物,以及对事业和名誉的追求,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è měi shì lái jiàn, gōng chéng sī qù móu.
色美示来鉴,功成思去谋。
guì zhào yǔ lán jiǎng, gāo xiù ér hú qiú.
桂棹与兰桨,羔袖而狐裘。
xià jī yí qù chǔ, dá jǐ kěn guī jī.
夏姬宜去楚,妲己肯归击。
xù wěi cùn xīn zài, zhù jīn qiān gǔ qiú.
恤纬寸心在,铸金千古求。
韵脚: 拼音:dá jǐ kěn guī j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二锡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妲--女子人名用字 妲á[妲已]〈名〉商纣王的宠妃。 妲dá 1.人名用字。参见"妲己"。 妲dàn 1.宋时市语称娼妇为妲老。见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续集.绮谈市语》。亦为古戏曲角色名。一作"旦"。 2.通"诞"。荒诞。参见"妲语"。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己 天干的第六位 己与三相近 己jǐ ⒈自身自~。舍~救人。先人后~。知彼知~,百战不殆(殆危险,失败)。 ⒉天干第六位,也用作次序第六。 己qǐ 1.姓『有己茂。见《通志·氏族三》。

:肯 (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省。本义着骨之肉) 同本义 胓,骨间肉胓胓着也。--《说文》。俗字误作肯。 技经肯綮之未尝。--《庄子·养生主》 又如肯綮 肯 〈动〉 假借为可”。表示应允,同意 太后不肯。--《战国策·赵策》 留为小吏,不肯。--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肯认(认可,同意);肯可(赞成,同意);肯首(点头表示同意);肯酒(允婚酒。表示女方应允亲事) 愿意,心甘情愿、乐意 莫肯我顾。--《诗·魏风·硕鼠》 肯kěn ⒈愿意他~帮助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⒉同意,许可首~(点头同意)。 ⒊贴附在骨头上的肉。 ⒋ ①正面承认~定优点,指出缺点。 ②一定,无疑问答案是~定的。 ③确定,明确~定明天走。~定可行。

:归 (会意。从止,从媎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 归kuì 1.通"馈"。赠送。 2.通"愧"。惭愧。

:击 (形声。从手,毄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肯击缻。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使击柝如故。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九歌·国殇》 又如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率力于我何有哉?后因以比喻太平盛世);击节(打拍子);击鞠(击皮球) 攻击;攻打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击排(攻击排斥);击排冒没(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击床(击杀于床上) 击(擊)jī ⒈打,敲打~鼓。敲~。~掌。〈引〉碰撞,接触冲~。目~(亲眼所见)。车毂~,人肩摩(车挨着车,人挨着人)。 ⒉攻打攻~。拳~。炮~。导弹~。〈引〉击杀~牛。 ⒊刺~剑。 击xí 1.男巫。 击jì 1.人名。春秋晋有屠击。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