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谇言取箕箒

"谇言取箕箒"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5 10:43:39


简介: “谇言取箕箒”出自宋代林同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贾谊》,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uì yán qǔ jī zhǒu,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出处: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贾谊》
内容:
谇言取箕箒,德色借耰锄。
不是贾年少,还能痛哭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林同
诗人介绍: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翻译: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贾谊》是宋代诗人林同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我将为您提供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谇言取箕箒,德色借耰锄。
不是贾年少,还能痛哭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贾谊这位贤者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诗中描绘了他言谈谦虚、言行一致的品德,以及他用箕箒收集谇言(指恶言恶语)的行为,展示了他不仅在言语上追求高尚,而且在行动中也体现出道德修养。他借用耰锄(农具,用于耕作)的比喻,表示他以德行为基础,努力耕耘和奉献,从而谱写出自己的孝道之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贾谊不论年少还是年长,无论处境艰难与否,都能真挚地流露出对亲人的深深痛哭,显示了他对孝道的坚守和真情流露。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贾谊对孝道的追求和实践,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贤者的高尚品德和崇高情操。诗中使用了谇言取箕箒、德色借耰锄的比喻,通过常见的农耕用具,深刻地表达了贾谊对修身养性的态度和行动。他以德行为基础,尽心尽力地奉献和付出,不论年幼还是年长,在面对亲人时都能展现出真挚的情感和深深的痛哭,彰显了他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与敬重。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深情而真挚地表达了贾谊对孝道的信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uì yán qǔ jī zhǒu, dé sè jiè yōu chú.
谇言取箕箒,德色借耰锄。
bú shì jiǎ nián shào, hái néng tòng kū wú.
不是贾年少,还能痛哭无。
韵脚: 拼音:suì yán qǔ jī zhǒu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谇 (形声。从言,卒声。本义责骂) 同本义 谇,让也。--《说文》 立而谇语。--《汉书·贾谊传》 察士无凌谇之事。--《庄子·徐无鬼》 又如谇语(骂人话);谇辱(辱骂);谇骂(责骂) 劝告;谏诤 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责问;用责备的口气问 立而谇语。--《汉书·贾谊传》 察士无凌谇之事。--《庄子·徐无鬼》 又如谇候(讯问);谇诟(责难辱骂) 谇 古乐章的尾声。相当于乱” 谇曰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台郁其谁语!”--《汉书 谇suì ⒈骂,责怪。 ⒉直言规劝。 ⒊问。 ⒋告知。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箕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同本义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 箕jī ⒈簸箕。扬谷去秕、扬米去糠等的器具。 ⒉畚箕。盛垃圾、土石等的工具。 ⒊不成圆形的指纹。 ⒋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矶(磯)jī江河等水边上突出的岩石(多见于地名)采石~。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