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孀妇归乡里

"孀妇归乡里"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1:22:21


简介: “孀妇归乡里”出自唐代于鹄的《哭刘夫子》,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āng fù guī xiāng lǐ,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哭刘夫子》
内容: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于鹄
诗人介绍: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翻译:

《哭刘夫子》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为于鹄。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于鹄哭悼刘夫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离乡客居南州的人,他离世已有数年。诗人深感痛心,曾与刘夫子共同学习,如今只能追忆并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刘夫子的妻子成为孀妇后回到了家乡,她的书斋成为四邻的共同财产。然而,诗人并不知道在这次乱世之后,还有谁会为刘夫子举行祭奠。

赏析:
《哭刘夫子》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刘夫子逝去的悼念之情。整首诗以描写事实为主,没有过多修饰,使得诗意更加直接而深刻。

诗中的南州客是离乡的人,他的离世已有数年,这种时间的流逝使诗人感到云亡已数春,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诗人曾与刘夫子共同学习,痛心曾受业,这显示出诗人与刘夫子之间的师生情谊,以及对他所受教育的珍视。

诗中也描绘了刘夫子的妻子成为孀妇后回到家乡,她的书斋成为四邻的共同财产。这种情景表达了离世者留下的财产和记忆被其他人共同分享,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人事的更迭。

然而,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疑惑:不知道在这场乱世之后,还有谁会为刘夫子举行祭奠。这句话揭示了战乱中人们的离散和遗忘,以及对逝者的缅怀可能会被岁月冲淡甚至遗忘的现实。

整首诗通过简短的文字,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刘夫子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乱世中人事的变迁和记忆的模糊。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ìn wèn nán zhōu kè, yún wáng yǐ shù chūn.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tòng xīn céng shòu yè, zhuī fú hèn wú qīn.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shuāng fù guī xiāng lǐ, shū zhāi shǔ sì lín.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bù zhī jīng luàn hòu, diàn jì yǒu hé rén.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韵脚: 拼音:shuāng fù guī xiāng lǐ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孀 (形声。从女,霜声。本义丈夫死亡后未再结婚的女人) 同本义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又如孀居;孤孀 孀妇 孀居 孀shuāng死了丈夫的妇人~妇。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媎,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说文》 女子谓之妇人。--《广雅》 妇人侠床。--《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 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礼记·曲礼》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唐·杜甫《石壕吏》 又如少妇;孕妇;媳妇;妇驵(交易时的女介绍人);妇政(妇人参与政事);妇人家(已婚妇女) 泛指妇女,常指成年女子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唐·杜甫《兵车行》 妇(媎) fù ⒈女性的通称~孺。~科。三八国际~女节。 ⒉妻,已婚的女子,跟"夫"相对~人。夫~平等。 ⒊儿媳媳~。

:归 (会意。从止,从媎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 归kuì 1.通"馈"。赠送。 2.通"愧"。惭愧。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 乡(鄉)xiāng ⒈城市以外的区域,多指农村~间。~村。 ⒉世代所居住的地方或原籍家~。离~。老~。回~。 ⒊处所,地方水~(多水的地方)。鱼米之~。 ⒋政府组织的基层单位,属县、市或区领导。 乡xiàng 1.窗户。 2.方向;方位。 3.面向,朝着。 4.去,前往。 5.趋向。 6.向往;景仰。 7.偏向,偏爱。 8.从前,原先。 9.面临,将要。参见"乡迩"﹑"乡晨 "。 10.介词。表示动作的方向﹑对象等。 11.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 乡xiǎng 1.通"飨(享)"。享用。 2.通"响"。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褃,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褃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褃。--《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内,中。与外相反 褃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 里(裡)lǐ ⒈长度单位1公~为1000米,合二市~,即三百丈。 ⒉〈古〉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今指街坊~弄。邻~。 ⒊家乡故~。同~(同乡)。 ⒋衣服里层绿衣黄~。〈引〉里面,内部城市~。手掌~。柜子~。 ⒌物体内层,跟"表"、"面"相对~层。~面。袜~儿。被盖~子。表~如一。 ⒍一定范围以内山~。那~。哪~?黑夜~。 ①靠左边,靠里的那边。 ②〈方〉内行知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