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漫道卧罴吞貉子

"漫道卧罴吞貉子"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9:59:13


简介: “漫道卧罴吞貉子”出自宋代陆游的《遣怀》,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àn dào wò pí tūn háo zi,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出处: 《遣怀》
内容:
宽袂新裁大布裘,低篷初买小渔舟。
旧交只有青山在,壮志皆因白发休。
漫道卧罴吞貉子,安能淅米向矛头?山园芋栗秋方熟,一饱今知本易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遣怀》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的心情和思考。

中文译文:
宽袖新裁大布裘,
低篷初买小渔舟。
旧交只有青山在,
壮志皆因白发休。
漫道卧罴吞貉子,
安能淅米向矛头?
山园芋栗秋方熟,
一饱今知本易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宽袖新裁的大布裘和初次购买的小渔舟,这些细节揭示了作者过去的奢望和现实的差距。旧交只有青山在,说明了作者与旧友的渐行渐远,只剩下青山作为陪伴。壮志皆因白发休,表达了作者年岁渐长,壮志渐渐消退的心情。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漫道卧罴吞貉子的意象,这是一种比喻手法,暗示了作者在世俗纷扰中的无奈和困惑。安能淅米向矛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和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中提到山园芋栗秋方熟,一饱今知本易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通过享受山园中芋栗的丰收,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本易谋意味着通过满足基本需求,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于人生真谛的领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kuān mèi xīn cái dà bù qiú, dī péng chū mǎi xiǎo yú zhōu.
宽袂新裁大布裘,低篷初买小渔舟。
jiù jiāo zhǐ yǒu qīng shān zài, zhuàng zhì jiē yīn bái fà xiū.
旧交只有青山在,壮志皆因白发休。
màn dào wò pí tūn háo zi, ān néng xī mǐ xiàng máo tóu? shān yuán yù lì qiū fāng shú, yī bǎo jīn zhī běn yì móu.
漫道卧罴吞貉子,安能淅米向矛头?山园芋栗秋方熟,一饱今知本易谋。
韵脚: 拼音:màn dào wò pí tūn háo zi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诸山崩,鸿水溢。--《三国志·吴主传》 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世说新语·文学》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又如漫溢(水满向外流);漫口(堤岸被水冲溃);水漫金山;漫溃(水涨破堤而出);漫泄(水满外流);漫流(水势很大的河流);漫然(浩大的样子);漫滋(形容水涨溢漫延);漫衍(泛滥 ) 充满;遍,周遍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漫天彻地(弥 漫màn ⒈淹,水涨,水满外溢水~金山寺。水~过河堤了。 ⒉遍,满,全,都~天大雾。~山遍野。~不敢说。 ⒊无限制,无约束~无边际。 ⒋随意,随便~谈。~游。~不经心。 ⒌ ⒍ ⒎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躺;卧而不眠 弛然而卧。--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 卧(舙)wò ⒈伏在桌子上睡觉伏案而~。 ⒉躺,趴~床。~下。仰~。~射。 ⒊睡觉用的~铺。~室。~席。 ⒋禽兽趴伏鸭~草地。猫~灶旁。 ⒌平放着木棍~着。

:罴 棕熊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七律·冬云》 赤豹黄罴。--《诗·大雅·韩奕》 又如罴九(古代传说中的兽名);罴褥(罴皮褥子);罴貅(犹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罴虎(喻勇士) 罴(羆)pí熊的一种,也叫"马熊"、"人熊"。能爬树、游泳。一般毛呈棕褐色。胆可入药。它属国家保护的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吞〈动〉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 鳝鱼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 吞tūn ⒈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咽下去~咽。~下去。囫囵~枣。 ⒉兼并,侵占~灭。并~。侵~。 ⒊忍受,不发作忍气~声。 ⒋ 吞tiān 1.姓。

:貉-- 义同貉” 貉绒 貉子 的通称 貉 he (形声。从豸,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同本义 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貉háo ⒈野兽名~子。~绒。 ⒉见hejq。 貉hé ⒈野兽名。通称"貉子",也叫"狸",现已稀少,要保护,禁止猎杀。形状像狐,毛棕灰色,耳短小,嘴尖。昼伏夜出,捕食虫类。皮毛很珍贵。 是同类,没有差别。〈喻〉都是一样的坏人。 ⒉〈古〉通"貊"。 貉mò 1.古代北方部族名。 2.北方古国名。 貉mà 1.古代军中祭名。

: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子zǐ ⒈儿,儿或女~女。~孙。泛指人男~。女~。 ⒉称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士~。舟~。 ⒊〈古〉写在姓氏后面〈表〉对人的尊敬孔~。庄~。墨~。也指一个流派的人诸~百家。 ⒋〈古〉对人的敬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以~之矛,陷~之盾,何如? ⒌旧时称师长或门徒夫~。弟~。 ⒍植物的籽实或动物的生殖细胞瓜~。油菜~。卵~。精~。鱼~。 ⒎幼嫩的~鸡。~鸭。~姜。 ⒏〈古〉五等爵位(公侯伯~男)的第四等~爵。 ⒐〈古〉图书分类法,四部(经史~集)的第三部。 ⒑从母体产生的,跟"母"相对的~金(利息)。~音(辅音)。 ⒒地支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 ⒓ ⒔ ⒕ ⒖ ①弟弟,子侄等职工~弟。 ②后辈,年轻人工农~弟。 ⒗子(读轻声)词的后缀。加在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的词素之后绳~。珠~。凳~。瘦~。瘸~。出了乱~。 ⒘子(读轻声)少数量词的后缀一揽~。敲几下~门。 子zi 1.名词后缀。 2.某些量词的后缀。 3.用于动词﹑形容词词素之后,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助词。表示时态﹑动态,相当于"着"﹑"了"。 5.助词。表示语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