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悚踊瞻旌旗

"悚踊瞻旌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7:43:59


简介: “悚踊瞻旌旗”出自唐代皎然的《遥酬袁使君高春暮行县,过报德寺见怀》,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ǒng yǒng zhān jīng q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出处: 《遥酬袁使君高春暮行县,过报德寺见怀》
内容:
江春行求瘼,偶与真境期。
见说三陵下,前朝开佛祠。
停舟仰丽刹,绣组发香墀。
咫尺空界色,天人花落时。
盛游限羸疾,悚踊瞻旌旗
峰翠羡闲步,松声入遥思。
素高淮阳理,况负东山姿。
迨此一登览,深情见新诗。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皎然
诗人介绍: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翻译:

中文译文:遥寄给袁使君的高春暮行县之诗,途经报德寺时感怀
诗意:本诗描述了作者江春行至佛祠报德寺时的心情和景色,表达了对前朝开创佛教的敬仰之情。
赏析:本诗以江春行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江上船行时偶遇报德寺的场景。诗的开头两句“江春行求瘼,偶与真境期。”表达了作者远道而来,希望能够在江春行中修行得到解脱;然后诗人经过三陵下,发现前朝时在此开创了佛教并建立了佛祠,对此深感敬佩;接下来,停船在绣组发香墀,抬头望见佛寺的宏伟壮丽,感叹这美丽的空间和时间交界;最后两句诗道出了作者的感受,“盛游限羸疾,悚踊瞻旌旗。”表达了作者身患疾病,不能自由行走的遗憾,以及对盛大庆典的向往与敬仰。整首诗以江春行为线索,逐渐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深情地描绘了报德寺及其周围的景色和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āng chūn xíng qiú mò, ǒu yǔ zhēn jìng qī.
江春行求瘼,偶与真境期。
jiàn shuō sān líng xià, qián cháo kāi fú cí.
见说三陵下,前朝开佛祠。
tíng zhōu yǎng lì shā, xiù zǔ fā xiāng chí.
停舟仰丽刹,绣组发香墀。
zhǐ chǐ kōng jiè sè, tiān rén huā luò shí.
咫尺空界色,天人花落时。
shèng yóu xiàn léi jí, sǒng yǒng zhān jīng qí.
盛游限羸疾,悚踊瞻旌旗。
fēng cuì xiàn xián bù, sōng shēng rù yáo sī.
峰翠羡闲步,松声入遥思。
sù gāo huái yáng lǐ, kuàng fù dōng shān zī.
素高淮阳理,况负东山姿。
dài cǐ yī dēng lǎn, shēn qíng jiàn xīn shī.
迨此一登览,深情见新诗。
韵脚: 拼音:sǒng yǒng zhān jīng qí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悚 (形声。从心,束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悚,惧也。--《玉篇》 人君闻此,可以悚惧。--汉·王符《潜夫论·慎微》 又如悚怯(惶恐胆怯);悚愧(惶恐惭愧);悚栗(恐惧战栗);悚骇(惊恐);悚异(惊异) 欢悦 耸立;高耸 恭敬 悚sǒng ⒈恐惧,惧怕毛骨~然。 ⒉伸长脖子,提起脚后跟站着~而望归。 ⒊肃敬,恭敬~然起敬。

:踊 (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 同本义 踊,跳也。--《说文》 踊,上也。--《广雅》 曲踊三百。--《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三踊于幕庭。--《左传·哀公八年》 踊于柸而窥客。--《公羊传·成公二年》 跛者不踊。--《礼记·丧服四制》 又如踊骇(惊扰跳跃);踊跳(跳跃);踊身(纵身) 登,登上 景公为路寝之台,成,而不踊焉。--《晏子春秋》 引申为高出,超过。如踊塔(多宝塔的涌现) 物踊腾粜。--《史记·平准书》 百姓疲于土木之功,金 踊(踴)yǒng ⒈跳跃。 ⒉登上,上涨腾~。

:瞻 (形声。从目,詹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同本义 瞻,临视也。--《说文》 瞻,视也。--《尔雅》 瞻望弗及。--《诗·邶风·燕燕》 瞻彼日月。--《诗·邶风·雄雉》 瞻前而顾后兮。--《楚辞·离骚》。注观也。”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猙兮?--《诗·魏风·伐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乃瞻衡宇。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观瞻(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高瞻远瞩;瞻略(谋略;智谋);瞻眄(观看,察看);瞻相(观察);瞻视(观看;顾盼);瞻察(观察);瞻览( 瞻zhān向上、向前或向远处看~仰。~前。~望。高~远瞩。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装饰的一种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称~旗招展。 ⒉表扬以~其美(美美德)。 ⒊

:旗〈名〉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表识,标志 旗qí ⒈用布、绸、纸等做成的标帜,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子。军~。国~。升~。 ⒉清代初期将满族军队和成员编为八旗◇又增编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凡在旗籍的人统称"旗人"。又特指满族的~袍。~装。 ⒊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一级,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