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驳藓蔽丰碑

"驳藓蔽丰碑"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3:30:05


简介: “驳藓蔽丰碑”出自唐代权德舆的《成南阳墓》,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ó xiǎn bì fēng bē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成南阳墓》
内容:
枯荄没古基,驳藓蔽丰碑
向晚微风起,如闻坐啸时。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权德舆
诗人介绍: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翻译:

《成南阳墓》是唐代文人权德舆所作的一首诗,描写了南阳墓地的景象。诗歌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功勋人物的敬慕之情,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给人以深思。

中文译文:
枯荄没古基,
驳藓蔽丰碑。
向晚微风起,
如闻坐啸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南阳墓地的景象。"枯荄没古基"指荒废,荒凉的墓地籍籍无名。"驳藓蔽丰碑"形容墓碑上布满了青苔、杂草,已经模糊不清。然而,在黄昏微风的吹拂下,仿佛能听到逝去英雄的灵魂还留在这里,欢快歌唱的声音。诗中通过描绘废墟和描写暮色中微风的吹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英雄的敬仰之情。

赏析:
《成南阳墓》以短小精练的四句描述了南阳墓地的萧条景象。通过古老的墓碑、覆盖青苔的荒废墓地,诗人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敬仰之情。诗歌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上层人物或英雄的敬慕之情,以及对逝去的辉煌和荣光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逝去英雄墓地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功勋的敬仰和纪念之情。

整首诗节奏明快,语言简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带出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诗歌以纪念逝去英雄的方式,使得读者不禁会联想到自己也会有离世的那一天,诗意由此更显深沉和哀伤。这首诗浓缩而质朴,流露出了一种对过去的景象和英雄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kū gāi méi gǔ jī, bó xiǎn bì fēng bēi.
枯荄没古基,驳藓蔽丰碑。
xiàng wǎn wēi fēng qǐ, rú wén zuò xiào shí.
向晚微风起,如闻坐啸时。
韵脚: 拼音:bó xiǎn bì fēng bēi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驳 (会意。从马,从爻。甲骨文字形,右边是爻”),表示马的毛色混杂,左边是马”。本义马毛色不纯) 同本义 驳,马色不纯也。--《说文》 为驳马。--《易·说卦》 皇驳其马。--《诗·豳风·东山》 红白杂毛曰驳。--《文选·赭·白马赋》注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驳骏(毛色斑驳的骏马);乌驳马。又泛指颜色不纯 黄白杂谓之驳。--《通俗文》 白黑杂合谓之驳。--《汉书·梅福传》 又如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驳落(颜色斑驳) 驳杂;庞杂 驳 bó ①指出对方的意见不合事理或无道理;用自己的意见否定别人的意见反~。 ②一种颜色夹杂着别种颜色;不纯净斑~陆离。 ③驳运;在岸与船,船与船之间用小船来回运输~运。 ④驳船。无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的船铁~。 【驳船】分装、转运货物或旅客的船只,一般无动力装置,而由拖轮推、拉航行。 【驳回】指法院拒绝诉讼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或检察院提出的申请和要求。 【驳论】议论方法之一。即直接揭露某事物的错误本质,批驳某主张的反动性质,痛斥某行为的严重桅。特点是措辞激烈,笔锋犀利,逻辑性强,语言一针见血,多用反问句 、判断句、否定句。 【驳难】反驳责难。 【驳杂】不纯净,杂乱论文内容~。

:藓 (形声。从苃,鲜声。本义苔藓) 同本义。植物学名词。隐花植物的一类,茎叶很小,没有根,生在阴湿的地方 如文字,称为藓书) 藓xiǎn隐花植物的一类,茎叶小,有假根,多生在阴湿处。可保持水土,少数可供药用。

:蔽 (形声。从苃,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蔽,蔽蔽小草也。--《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 蔽,障也,隐也。--《广雅》 蒲蔽。--《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 乘马其蔽五。--《管子》。注所以捍车马。” 景以蔽日。--《淮南子·修务》 故能蔽不新成。--《老子》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屈原《九歌·国殇》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史记》 阴翳蔽日。--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屏蔽;蔽天(遮蔽天空,布满了整个天空) 蔽 bì ①遮盖;挡住掩~、浮云~日。 ②概括一言以~之。 蔽piē 1.拂拭。

:丰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豷”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豱”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豷与豱”是同一个字,《说文 》豱,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 豷,豆之豷满者也。--《说文》 饮酒实于觯,加于丰。--《仪礼·公食大夫礼》 蒲草 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书·顾命》 地名 周国都名 秦沛县之丰邑,汉置县 丰( ⒈豷) fēng ⒈富,盛,多,大 ~盛。~硕。~富多彩。~衣足食。~功伟绩。 ⒉容姿美好~姿(也写作"风姿")。~采(也写作"风采")。沣(灃) fēng沣水,在陕西省。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碑,竖石也。--《说文》 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 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 碑 bēi ①~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既入庙门,丽于~。(《礼记·祭义》) ②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 【碑碣】碑。 碑pō 1.见"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