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踪迹怜身拙

"踪迹怜身拙"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5:02:12


简介: “踪迹怜身拙”出自明代张孟兼的《登聚宝山分韵得春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ōng jī lián shēn zhuō,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出处: 《登聚宝山分韵得春字》
内容:
踪迹怜身拙,登临纵目频。
江山如好客,花鸟故余春。
落落行藏异,悠悠岁月新。
数茎初白发,朝夕为思亲。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张孟兼
诗人介绍: 浙江浦江人,名丁,以字行。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书成,授国子学录,历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刘基尝告太祖,孟兼文章,仅次于宋濂及基。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惩治奸猾,令相牵引,每事辄株连数十人,吏民皆畏。擢山东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吴印系僧人还俗,孟兼轻侮之。印告太祖,太祖怒而杀之。有《白石山房逸稿》。
翻译:

《登聚宝山分韵得春字》是明代张孟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踪迹怜身拙,登临纵目频。
江山如好客,花鸟故余春。
落落行藏异,悠悠岁月新。
数茎初白发,朝夕为思亲。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平凡身世的体悟和对家乡山水的赞美。作者以登上聚宝山为背景,表达了他脚步匆匆却怀有渴望的心情,他频繁地抬头眺望远方。江山景色如同热情好客的朋友,花鸟则是余下的春天。作者的行踪与内心的不同寻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岁月流转而带来新的感悟。他的白发逐渐增多,日夜间都惦记着亲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首句"踪迹怜身拙,登临纵目频"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身份地位较为低微,但他仍然积极向上,不断登高远望。接下来的两句"江山如好客,花鸟故余春"描绘了作者对家乡山川的赞美,将江山比喻为热情好客的朋友,花鸟则是令人怀念的春天的残留。第四句"落落行藏异,悠悠岁月新"表达了作者与常人不同的行踪和特殊的个性,他对时光的流转抱有深深的感慨。最后两句"数茎初白发,朝夕为思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白发的增多也显示出岁月的痕迹。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既有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又有对家乡的赞美和对亲情的思念,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ōng jī lián shēn zhuō, dēng lín zòng mù pín.
踪迹怜身拙,登临纵目频。
jiāng shān rú hào kè, huā niǎo gù yú chūn.
江山如好客,花鸟故余春。
luò luò xíng cáng yì, yōu yōu suì yuè xīn.
落落行藏异,悠悠岁月新。
shù jīng chū bái fà, zhāo xī wèi sī qīn.
数茎初白发,朝夕为思亲。
韵脚: 拼音:zōng jī lián shēn zhuō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踪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同本义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纪声响);踪辙(踪迹) 事物的痕迹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踪 追随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 踪(蹤)zōng ⒈脚印,踪迹~影。万迳人~灭。 ⒉追随,跟随追~。跟~。

:迹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急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纪声响)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 迹(踖、蹟)jì ⒈脚印留有足~。寻觅踪~。〈引〉留下的印子,或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多指建筑或器物)痕~。保存遗~。保护古~。 ⒉重要的,奇特的事情事~。奇~。 ⒊ 迹jī 1.脚印;足迹。 2.痕迹。 3.指手迹。 4.形迹;行动。 5.业绩;事迹。 6.追踪;追寻。 7.至;蹈。 8.遵循;仿效。 9.考核;推究。 10.量词。相当于"步"。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说文》 矜憐抚掩之也。--《尔雅》 独不怜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 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所怜者。--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可怜(值得怜悯);怜见(哀矜,怜悯);怜拯(怜悯拯救);怜鉴(哀怜审察);怜闵(哀怜,同情) 爱,惜 憐,爱也。--《尔雅》 楚人怜之。--《史记·陈 怜(憐)lián ⒈同情~惜。~悯。 ⒉爱惜~爱。 ⒊ ①可爱百花高楼更可~。 ②值得同情可~身上衣正单。 怜líng 1.见"怜悧"﹑"怜牙悧齿"。

:身〈名〉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 身shēn ⒈人或动物的躯体~体。~躯。人~子。半~像。〈引〉物的主体部分车~。床~。树~∮~。 ⒉自己,亲自自~。亲~。以~作则。~体力行。~教重于言教。 ⒊生命舍~救人。以~殉职。 ⒋指人的地位~份。~败名裂。 ⒌怀孕~孕。她有了~子。 ⒍套(指衣服)他穿了一~新衣裳。 ⒎ ⒏ ⒐ ①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学生~分。公证人~分。 ②物品的质量这种面粉的~分挺好呀! 身yuān 1.见"身毒"。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拙,不巧也。--《说文》 拙,钝也。--《广雅》 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子·贵义》 予亦拙谋。--《书·盘庚》 理弱而媒拙兮。--《离骚》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抱朴子》 拙者不足。--《史记·货殖列传》 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楚辞·离骚》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唐·戎昱《咏史》 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红楼梦》 又如性拙(生性 拙zhuō ⒈笨,不灵巧~嘴。笨~。勤能补~。人老了~手~脚。 ⒉谦词~见。~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