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诲掖尚我忘后进

"诲掖尚我忘后进"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22:55:49


简介: “诲掖尚我忘后进”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和褚县丞韵》,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ì yē shàng wǒ wàng hòu jì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出处: 《和褚县丞韵》
内容:
哦松之去争能诵,载月而归取甚廉。
诲掖尚我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
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
原问閒中读书味,鱼熊何以得而兼。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李曾伯
诗人介绍: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翻译:

《和褚县丞韵》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哦松之去争能诵,
载月而归取甚廉。
诲掖尚我忘后进,
典刑真不愧前瞻。
新诗慰藉知三复,
雅意勤渠示一谦。
原问閒中读书味,
鱼熊何以得而兼。

中文译文:
噢,松树离去也能吟诵,
载着月亮回来取得非常廉价。
教导和引导仍然忘记后进,
法律刑罚的真实不愧于前瞻。
新的诗歌安慰并启示三重的感受,
高雅的意境勤勉地展示出一种谦逊。
最初的问题是在闲暇中品味阅读的滋味,
鱼和熊又如何能够兼得而不相矛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谦逊、自省和思考的情感。诗人以松树和月亮作为象征,探讨了一种人生的姿态和价值观。

首先,诗人提到松树,赞美松树离去后依然能够吟诵。松树作为古老的象征,在风雨中依然坚韧不拔,代表了高尚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这里,诗人通过松树表达了对于坚持诗歌创作的推崇,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

接着,诗人提到月亮,描述了将月亮带回家取得的非常廉价。月亮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常见意象,象征着诗人独特的情感和灵感。诗人通过将月亮与廉价联系起来,传达了对于诗歌创作的谦逊态度,认为真正的诗歌创作应当获得来之不易的灵感和情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教导和引导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法律刑罚的前瞻性。这里,诗人强调了文化教育和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后辈走向更好的方向,并且法律刑罚应当具备预见性和公正性。

整首诗道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教育和法治的思考和价值观。诗人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一种谦逊、自省和努力进取的精神态度,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ó sōng zhī qù zhēng néng sòng, zài yuè ér guī qǔ shén lián.
哦松之去争能诵,载月而归取甚廉。
huì yē shàng wǒ wàng hòu jìn, diǎn xíng zhēn bù kuì qián zhān.
诲掖尚我忘后进,典刑真不愧前瞻。
xīn shī wèi jiè zhī sān fù, yǎ yì qín qú shì yī qiān.
新诗慰藉知三复,雅意勤渠示一谦。
yuán wèn xián zhōng dú shū wèi, yú xióng hé yǐ dé ér jiān.
原问閒中读书味,鱼熊何以得而兼。
韵脚: 拼音:huì yē shàng wǒ wàng hòu jìn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二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诲 (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同本义 诲,说教也。--《说文》 慢藏诲盗,野容诲淫。--《易·系辞》 胥教诲。--《书·无逸》 诲尔序爵。--《诗·大雅·桑柔》 夫子诲之髽。--《礼记·檀弓》 使师曹诲之琴。--《左传·襄公十四年》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又如诲示(教导,晓示);诲诱(教导循诱);诲谕(教诲晓喻);诲翰(诲函。对对方书信的敬称) 明示,诱使 诲 教导的话 诲huì教导,指教教~。学而不厌,~人不倦。

:掖 塞进 你来把我这边的被掖掖罢。--《红楼梦》 又如把被角掖好 藏 黛玉微微的点头,便掖在袖里。--《红楼梦》 插入腰带 说着,掖上那把刀,迈步出门,往外就走。--《儿女英雄传》 掖咕 你把我的围巾掖咕在哪儿了 掖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 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从手,夜声。--《说文》 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余掖杀国子。--《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掖以赴外杀之。 掖yē塞,塞紧将钱~进皮包里。箱子里还能~点东西。 掖yè ⒈使手搀扶别人的胳膊扶~。又指鼓励,提拔奖~。 ⒉

:尚〈副〉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同本义 尚,曾也。--《说文》 尚无为。--《诗·王风·免爰》 又 尚无造。 尚求其雌。--《诗·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庆。--《书·秦誓》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尚有不少;尚来得及;尚未娶亲;尚待研究;尚兀自(还;尚且);尚尔(尚且这样);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犹(犹,还) 还;仍然 赵王使使(派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 尚shàng ⒈尊崇,注重,提倡~贤。崇~。~武。 ⒉还其时~早。~待研究。 ⒊ 尚cháng 1.见"尚羊"。 2.通"常"。 3.通"尝"。曾经。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 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己方;己国 我wǒ ⒈自称,自己~国。忘~工作。~行~素。 ⒉自己的一方分清敌~。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 后(後)hòu ⒈跟"前"、"先"相对。 ①指位置~院。~方。屋~。 ②指时间。晚些的,未到的日~。~天。~来居上。 ③指次序最~三排。~五名。 ①军事上指担任军需供给、医疗、运输等任务。 ②泛指总务工作。 ⒉后代,子孙~生可畏。她无~。 ⒊君王的妻子皇~。 ⒋上古时称君王夏~。 后xiàng 1.项。参见"后?"。

: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同本义 进,登也。--《说文》 巽为进退。--《易·说卦》 进退维谷。--《诗·大雅·桑葇》 徒衔枚而进。--《周礼·大司马》 君子三揖而进。--《礼记·表记》 进则引之,退则策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进兵击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水陆并进。 贼环而进。--明·魏禧《大铁椎传》 猱进鸷击。--清·徐珂《清稗类钞 进(適)jìn ⒈向前,跟"退"相对跃~。向前~。勇者不得独~。 ⒉入,到里面去~门。~厂。~中学。 ⒊收入或买入~钱。~衣服。 ⒋向上移动更~一层楼。 ⒌送上,奉呈~献。~酒。~言。~谏。 ⒍推荐,吸取荐~。引~。吸~。 ⒎旧时房院前后的层次,每一个院叫"一进"这座房屋是三~院子。 ⒏ ⒐ ①向前发展,比原来好他已有很大的~步。 ②适应时代的要求,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步思想。 ⒑ ⒈闭口,不说话~若寒蝉。〈引〉关闭~门。 ⒉因寒冷而哆嗦打寒~。